專家專欄
國泰航空與 Lufthansa Technik 簽 6 年最大維修合同,覆蓋 72 架機隊,以按飛行小時付費模式提升可靠性,支撐香港樞紐與大灣區發展。
粒線體是細胞裡的「發電機」。隨著年齡增長,它逐漸失效,讓人變得疲倦、代謝變慢。研究發現,透過運動、睡眠與飲食調整,就能為細胞重新「充電」,延緩老化腳步。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在白宮共晉「回教餐」,以及那張穆尼爾與總理夏巴茲·謝里夫向特朗普遞上礦產標本的照片在社交媒體上瘋傳,整個印度洋彷彿都屏住了呼吸。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禮節,而是一場地緣政治的無聲政變,一個曾被美國棄如敝屣的「麻煩盟友」,如今竟被捧上神壇;一個被中國視為「鐵桿兄弟」的戰略夥伴,竟在瓜達爾港的陰影下,悄然向華盛頓遞出「投名狀」。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之間的軍事裝備相互仿造與逆向工程現象普遍存在,直至今日依然延續不輟。這不只是技術交流的副產品,更是各國提升國防能力、追求戰略平衡的必然途徑。
2025年10月14日,美國對中國建造、擁有或營運船舶徵收港口費的政策正式生效。這項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包裝為「矯正中國不合理貿易行為」的措施,本質上是其面對中國造船業全球主導地位時,試圖以行政手段轉嫁國內產業困境、阻撓中國海軍走向深藍的霸權把戲。然而,從美國軍艦頻現的建造延誤、造船業的持續萎縮,到中國造船產能的230倍優勢與海軍裝備的「下餃子」式迭代,這場以遏制為目的的政策,最終只會暴露美國自身產業體系的頹勢與戰略判斷的失誤。
當高市早苗以「新時代」之名高舉自民黨總裁大旗,東亞政壇的空氣瞬間凝結。這不僅是日本史上首位女首相的誕生預告,更是一場極右翼政治狂潮的正式登場。她的勝出,不是因為政策有多具說服力,也不是民意有多堅實,而是日本政壇腐敗、短視與派閥算計的集大成——麻生太郎一句「支持黨員票領先者」,43票如機械般傾倒,竟決定了整個國家的命運走向。高市早苗,這個被稱為「安倍女弟子」的極端保守派,終於站在了權力巔峰的門口。而她即將面對的第一道考題,不是經濟、不是國防,而是她自己長年高調宣揚的「靖國神社參拜」——這場「拜鬼」儀式,將成為中日關係的試金石,也將徹底暴露日本政治的虛偽與傲慢。
今次行政長官發表2025年《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更是全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及加快邁向「由治及興」的進程表。感謝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吸納了民建聯、各位議員及廣大巿民的意見,《施政報告》配合國家發展,讓香港融入國家大局,為制定香港謀發展的長遠規劃,為民生幸福而優化的社會保障網,這是有高度有遠見,落實貼近民生的施政報告。而部門首長責任制、成立「AI效能提升組」、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推廣DSE國際認受性、制訂「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等,都可見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
2025年10月,美國聯邦政府在財政年度第一天再度「關門」,至今已逾一週。數十萬聯邦雇員無薪休假,國家公園關閉,航空管制員不足導致航班大面積延誤,關鍵經濟數據停發,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援助計劃瀕臨斷糧。然而,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總統特朗普卻在社交媒體上洋洋得意地宣稱:「政府停擺是前所未有的機會,我們將借此清理民主黨的官僚機構。」 這不僅僅是一次預算僵局,更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清洗。與過往政府停擺不同,此次事件已從「技術性停擺」演變為「戰略性破壞」,其背後是特朗普及其極右翼盟友對美國行政體系的系統性重塑野心。而這一切,不過是美國政治制度深層癱瘓的又一場公開處刑。
香港人如你們不再改變不再自強的話,「你」將會是被淘汰的下一個。你們要「爭氣啊!」
民進黨的明獨與國民黨「維持現狀」的暗獨對上,一到選舉,民進黨只需一計「抗中保台」,就能將國民黨按在地上摩擦⋯⋯國民黨黨主席參選人能否打破上述魔咒,便是他(她)們能否令國民黨振衰起敝的關鍵!網民「筱江雞」一篇「國民黨,是不是給你臉了?」帖文,道盡不少大陸網民對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心聲!
香港立法會選舉制度的完善,是落實「一國兩制」、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關鍵環節。經過近年來的制度完善,立法會已初步擺脫過往的泛政治化漩渦,議事效率顯著提升,這是值得肯定的進步。然而,通過筆者與各界人士的交流和對立法會運作的觀察,我深切體會到,要真正實現符合香港實際的中國式民主,建立一個兼具效率、包容性與活力的治理平台,我們仍需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更為系統與深入的優化。
台灣首艘自造潛艦「海鯤號」(Narwhal)是一項橫跨七國合作的軍事計畫。由美國軍火商提供魚雷、潛射導彈的戰鬥系統與聲納裝備;英國政府批准了多項潛艦關鍵技術的出口許可;韓國、澳洲、印度、西班牙與加拿大則派遣工程技術人員來台提供專業支援。
每當夏季來臨,懸掛風球便成為香港市民生活的焦點。這套運作逾百年的颱風預警與應對機制,無疑是這座城市得以在風暴中維持秩序與安全的基石。然而,在極端天氣愈發頻繁的今日,我們有必要以建設性的眼光,審視這套成熟制度在對比國際經驗下,有哪些可以精益求精之處,讓香港朝著更具韌性的國際都會邁進。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努力節食一個月,體重減了3公斤,卻沒過多久就全回來,甚至更重?許多人以為是自己「意志力不夠」,但真相卻是方法錯了。因為你減掉的不只是脂肪,還包括了身體最重要的「代謝引擎」──肌肉。 這也是為什麼醫界近年不斷強調:減重不該只看體重,而是要同時「減脂肪、增肌肉」,這才是真正長久不復胖的健康之道。
未來,隨著香港進一步鞏固國際人才樞紐地位,如科大航空工程一樣的課程將繼續吸引全球英才,為香港乃至區域的航空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都市裡繁忙的腳步,速食與外賣充斥,加上同儕壓力,許多人由於對健康形象的誤解,可能只會過度關注體重和體型,而忽略了體內脂肪的分布。特別是內臟脂肪,也就是脂肪儲存在腹腔裡,圍繞著主要器官,如肝臟、腎臟和胰臟的四周。即使體型外觀正常,內臟脂肪過度囤積,仍可能對健康構成重大威脅。本文將探討內臟脂肪的疾病生理意涵、成因及相關的徵兆。
美國聯邦政府於2025年10月1日時隔近七年再次陷入停擺,這場政治危機表面上是民主黨與共和黨在醫療補貼與預算撥款上的對峙,實則暴露了美國政治體系的深層制度缺陷。兩黨未能於新財年開始前通過臨時撥款法案,導致政府資金耗盡,約80萬聯邦雇員被迫無薪休假或無薪工作,公共服務大範圍中斷。筆者認為此次停擺不僅重演了華府政治僵局的周期性鬧劇,更因白宮威脅藉機實施「永久性裁員」而加劇社會憂慮,反映出美國政治極化與制度失靈已對民生、經濟及全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