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
經濟艙症候群通常是指在長途飛行期間,由於空間狹窄、活動範圍局限,造成長時間坐著靜止不動、導致下肢深部靜脈形成血栓,血塊極有可能順著靜脈的血流,回流至肺部的肺動脈造成肺動脈栓塞,一旦發生大面積肺動脈栓塞,多半會造成生命徵象不穩定而產生很高的死亡率。
近年來,一種新興的血脂清除技術——雙重過濾血漿置換術(DFPP,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被視為控制高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新選擇。它透過高科技濾膜,選擇性地清除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和發炎物質,為那些無法靠傳統方法控制血脂的高風險患者提供一線生機。
近年來,一種名為「體外反搏治療」(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 EECP)的非侵入性療法,逐漸受到醫學界的關注。尤其對於糖尿病前期、高血壓、動脈硬化及心臟病風險族群,是一種具有潛力的輔助療法。EECP 是一種非侵入性、無須開刀的循環改善療法,它的原理類似於「替心臟做運動」,幫助血管恢復彈性、促進側枝循環(collateral circulation),進而改善血流、降低心臟負擔、修復受損的血管內皮細胞。
肺癌發⽣率的增加與空氣環境的污染必然有直接的關係,但是⼀般⼤眾都認為空氣污染只會對呼吸系統造成不良的影響。然⽽空氣污染,尤其是PM 2.5的顆粒,是⼀種顯著⼼⾎管疾病相關的環境風險因⼦。持續暴露在被污染的空氣中會極度增加各種⼼⾎管疾病的風險,其中包含了⼼肌梗塞、中風、⼼臟衰竭和⼼律不整。
近日內媒體上報導了一位世界知名的撞球選手,以及數位名醫,發生遺憾的猝死事件。
糖尿病前期不只是血糖稍微升高,而是一場無聲的血管浩劫
你是否曾在健康檢查時發現總膽固醇過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偏高或三酸甘油酯過高,但因為沒有任何不適,便忽視這些警訊?事實上,這些看似無害的數值異常,可能正悄悄埋下心血管疾病的「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在你的體內引爆,導致心肌梗塞、中風,甚至猝死。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卻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常常被人忽略。許多患者直到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事件後,才驚覺自己的血脂異常已經存在多年。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高血脂如何影響血管健康,並分享真實案例,讓你了解這顆「血管炸彈」的可怕之處!
近期在媒體上見到某政治人物,以及影劇界人士,因為主動脈擴大的相關疾病,接受了外科手術治療或不幸發生猝死的遺憾。其實主動脈擴大只是一個可見的臨床表徵,可以由很多疾病的病理沿革而發生。這些事件也造成社會大眾接受了媒體的報導,卻沒有獲得足夠的背景知識,不由產生無謂的恐慌,經常到門診詢問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