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國鈞博士 Dr Raymond,是國際時事評論員,商業策略顧問,亦是一名跨領域專家。彼擁有軟件工程 (電算學)、刑事調查、刑事司法、電子商業及物流,工程管理,公共行政,公共衞生,語言科學等多個學位及專業資格並具備超過 30 年的企業顧問經驗。鄭博士曾為多家《財富》500 強企業提供顧問服務,亦專門研究專利技術轉移及其商業化應用,獲業界高度認可,亦為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 鄭博士早在 2001 年獲 CNN 財經新聞《BizAsia》報導,譽為『商業逆境生存者』,擅長於商業逆境中以 "另類角度" 及結合多方面策略,替客戶找尋商機並升級品牌,打開各地新市場。 Dr Raymond 是香港廣西玉林市政協同鄉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越南培訓與人力資源發展協會榮譽副會長,以及美國全球人道主義儲備基金會榮譽顧問。
2023年九三大閱兵展示了中國最新的軍事實力與科技突破,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本次閱兵亮相多款尖端武器,包括東風-61洲際導彈、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第四代主戰坦克及無人作戰系統,充分展現中國在陸、海、空三軍的技術領先地位。同時,中俄朝領導人首次共同出席,彰顯了緊密的國際合作與對美國霸權的挑戰。九三閱兵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亦是對未來的宣示,展現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自信與主導角色,意涵深遠。
本文解析特朗普體臭口臭傳聞的具體描述與成因,包括服用 Adderall 致失禁及衛生習慣差。列舉各國領導人與民眾反應,並探討傳聞引發的美國 25 修正案啟動討論。
本文批判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於2022年發表的文章《中國對維吾爾族的鎮壓》中,關於中國在新疆地區對維吾爾族實施「種族滅絕」和「文化滅絕」的指控。文章指出這些指控在邏輯上存在選擇性偏誤、以偏概全及結論先行等問題,缺乏全面性和客觀性。
2025年美俄峰會在阿拉斯加舉行,表面上旨在緩解俄烏戰爭,但實際上暗藏全球地緣政治的深層博弈。普京獲得短期外交勝利,特朗普則藉此轉移國內壓力,兩者看似對立卻可能隱藏利益交換。歐洲陷入尷尬角色,安全與主權受威脅。
香港年長司機交通意外頻發,引發社會對其駕駛安全的廣泛關注。
2025年是日本二戰投降80周年,這一歷史節點不僅是對戰爭死難者的悼念,也是對日本如何面對戰爭歷史的再一次檢視。然而,日本在紀念活動、歷史態度及國際關係方面仍存在深刻的矛盾與分歧。
普京與特朗普即將舉行的阿拉斯加會談,是俄烏戰爭以來首次美俄領袖面對面交流,引發全球關注。三篇來自BBC、NHK和塔斯社的報導展現了各自立場與敘事策略的差異,反映出不同國家對此次會談的需求與意圖。
本文探討高國債國家與美國武器採購之間可能存在的潛在關聯,並透過對日本、希臘、意大利等國家的案例研究,文章指出,這些國家在面臨嚴重財政壓力的同時,仍須因地緣政治需求或國際壓力而採購美國先進武器,進一步惡化其債務問題。此外,本文亦檢視特朗普時代的政策如何通過關稅和軍事要求影響盟國的財政與外交選擇。
人工智慧(AI)的迅速崛起正徹底改變全球技術版圖,而中國已憑藉其創新實力與合作理念成為引領全球技術新秩序的關鍵力量。中國的「數位絲路」計劃,通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先進的 AI 技術與基礎設施,不僅縮小了全球技術差距,也展示了技術共享如何促進公平與繁榮。相比之下,西方國家則採取封鎖策略,試圖利用技術壟斷維持優勢,卻反而加劇了全球不平等。
本文探討內地女子利用香港移民與分娩政策,為子女爭取永久居留權的爭議。透過分析近期在小紅書等平台瘋傳的「來港生子攻略」,文章反思此現象對香港公共資源的壓力與社會法律層面的挑戰。結合歷史案例與專家觀點,本文批判吸引人才政策與其意外後果的脫節,同時提出如何將政策漏洞轉化為策略機遇的建議。最終,文章呼籲在回應本地憂慮的同時,善用香港作為中國國家戰略「橋頭堡」的定位,吸引優質人才,推動長遠發展,以實現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平衡。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以其卓越的精度、多功能性及抗干擾能力,正迅速超越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和歐洲伽利略系統,改寫全球導航技術格局。通過「一帶一路」合作、短報文通信功能及國際影響力擴張,北斗逐漸成為全球導航新標準。
中國科學家 2021 年在《科學》雜誌發表突破性研究,成功將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結合雅魯藏布江電站未來廉價電力,該技術不僅顛覆農業模式,更將重塑中美科技霸權、削弱印度經濟支柱,並為軍事糧食自主提供戰略支撐,預計 2034 年特種澱粉市場將達 228.5 億美元。
解析哈佛與麻省理工學者文章,剖析中國 1.0 工業化與 2.0 科技崛起對美國的衝擊,揭露美國應對的矛盾心態與深層困境,探討中美競爭的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