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體重過重會損害心血管嗎?

avatar

林昌琦

醫療衞生界
作者:

林昌琦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體重與心血管健康的基本概念

體重過重或肥胖通常是指體脂肪超過正常範圍,是透過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計算。BMI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平方計算出來的一個指標,BMI≥25被認為是過重,BMI≥30被認為是肥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BMI應維持在18.5到24之間。

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或肥胖會經由許多不同的路徑影響心血管健康。首先,肥胖往往代表內臟脂肪增加,進而釋出多種炎症介質,可能引起全身性炎症反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體重過重還會引發其如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膽固醇等相關疾病,而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有部分體重正常但代謝異常的族群,也就是佔全球人口45 %的所謂「瘦胖子」。研究顯示,這族群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甚至比過重或肥胖者高出52%,代表面臨更高的心血管健康風險,因此即使體重正常,若伴隨代謝異常,更應值得特別關注。

體重過重或肥胖通常是指體脂肪超過正常範圍,是透過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計算。

體重過重對心血管的實質影響

研究顯示,體重過重與高血壓有著密切的關聯。隨著體重增加,心臟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供應全身各部位血液的需求,間接提高血壓。若血壓持續升高,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龐大壓力,可能導致心肌肥厚或腔室擴大,在在都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肥胖更是第二型糖尿病的已知主要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的不穩定,而展現高心血管病變風險。也有過去的研究發現,糖尿病病患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高於非糖尿病者。

再者,肥胖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三酸甘油酯升高有關,這種異常血脂狀態與慢性炎症加在一起,更會加速動脈硬化,進而增加冠心症、中風與心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體重過重病患,身體裡過多的脂肪會對心臟的形狀和功能受到影響;例如心肌肥厚和纖維僵硬化,長期便會降低心臟的泵血功能,並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顯示,體重過重與高血壓有著密切的關聯。隨著體重增加,心臟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供應全身各部位血液的需求,間接提高血壓。

如何保持健康體重

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維持健康的體重十分重要。依據美國心臟醫學會及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星期進行中等強度運動150分鐘(如快步走、游泳或騎自行車)或者是高強度運動75分鐘即可。但也要提醒大家運動之前,必須至少進行暖身運動5到10分鐘。為了配合持續的運動,應該經常食用富含水果、蔬菜、全穀類和蛋白的飲食。減少高糖、高飽和脂肪、高鹽以及再製食品的攝取,協助控制體重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由於長期壓力可能導致過度飲食而增加體重,因此利用冥想、瑜伽或增進與他人交流等等,逐漸學習個人應對壓力的成熟模式,同時維持每晚7至9小時的高品質睡眠,則有助於保持心理健康,進而達到改善體重的目的。如果體重過重而需要減輕體重,建議設定可行的目標,例如每周減重0.5至1公斤,增加成就感,也比較容易持續。

除此之外,定期檢查體重、血壓、血糖和各類膽固醇,不但可以及早發現潛在的問題,也可以提供及時調整飲食與運動模式的改良方案。 

減少高糖、高飽和脂肪、高鹽以及再製食品的攝取,協助控制體重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體重過重與肥胖———世界性的難題

由於體重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無法忽視,肥胖十分顯著的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維持體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保護心血管健康非常必要。無論是過重、肥胖,還是體重正常但伴隨代謝異常的族群,都應該關注體重管理和心血管健康。透過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和良好的心理建設,大家都可以為個人心血管健康奠定良好的紮實的基礎。

因此藉由良好的運動習慣,透過強化心肺功能、提升血液循環、穩定血壓、降低膽固醇、減緩動脈硬化等機制,來降低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與死亡風險。 請大家在運動的時候。務必循序漸進,並在身體出現不適時迅速諮詢醫師,以確保安全。 

藉由良好的運動習慣,透過強化心肺功能、提升血液循環、穩定血壓、降低膽固醇、減緩動脈硬化等機制,來降低心血管疾的發生率與死亡風險。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年輕不等於健康
avatar
林昌琦
高血脂是血管裡的「不定時炸彈」,你還在輕忽嗎?
avatar
陳韋汝
突然猝死,其實早有警訊!
avatar
林昌琦
PM2.5正在偷走你的健康
avatar
林昌琦
EECP 就是讓血管恢復年輕的健身運動
avatar
陳韋汝
頑強的心血管惡魔—脂蛋白LP(a)
avatar
林昌琦
糖尿病管理的新時代
avatar
陳韋汝
你正在忽視的健康危機—糖尿病前期是血管的隱形殺手
avatar
陳韋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