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市早苗的挑釁,到美國退後、中國前推,台灣必然的新定位

avatar

黃楚楚

傳媒人/記者
作者:

黃楚楚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才剛剛上任,為何就立即敢踩中國紅線?其實這並不表示她單純是要代表「日本右翼」的傳統反中路線,而是有其深層的地緣政治邏輯。同時此舉也絕不是外界誤認的「挺台抗中」。而是她在一定的日本民意基礎下,以及也看透了「美日同盟」的重新洗牌,美國要求盟友「自費防衛」,不再擔任亞太安全保母。再加上看完中國93大閱兵後, 南海艦隊與航母編隊的戰備展示,解放軍的精銳盡出,也給了日本第一次感受到中國的軍事壓力。都讓高市醒覺到日本要走向更具攻擊性自主的國防政策,為日本重新打造新的戰略位置的迫切性。並且,日本要逐步與中國保持距離,也只能先挑起台海議題,展示出新的外交態度。 

當然,至於日本能不能真的能如願與中國保持距離,又是另一個議題。因為高市可能忽略了日本的食品、產業、能源、旅遊,都要依賴中國。特別是占九成的塑膠、金屬、車載電子都來自中國。日本的能源占九成要依賴海上運輸。而海上航線,特別是西太平洋和巴士海峽,都受到中國海軍的影響,承受一定的區域軍事風險。而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目前的日本經濟下行還正讓日本的企業面臨是否「撤中」而處於兩難。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才剛剛上任,為何就立即敢踩中國紅線?其實這並不表示她單純是要代表「日本右翼」的傳統反中路線,而是有其深層的地緣政治邏輯。(圖:新華社)
同時此舉也絕不是外界誤認的「挺台抗中」。而是高市早苗在一定的日本民意基礎下,以及也看透了「美日同盟」的重新洗牌,美國要求盟友「自費防衛」,不再擔任亞太安全保母。(圖:新華社)

台灣正進入「兩岸統一進程的倒數期」

根據公開的中國外交、軍事與經濟脈絡,中國已經將台灣定位為「不可以再拖」的核心議題。 

從2023年以來,解放軍火箭軍的調整,南部戰區的強化  ,以及近期93 閱兵的展示,都在傳遞同一個訊號。就是解放軍的「第二階段跨海能力」已接近可運用的階段。 

再加上美國對台政策又逐漸回到「戰略模糊 + 不支持台獨」的傳統架構。很明顯的,美國不願意為台海開戰的訊號已經越來越清晰。 

而這次高市早苗的「挑釁論」,就更加成為兩岸統一的催化劑。其實,台灣統一的問題,一直圍繞兩大核心因素。一是美國的態度變化 ; 另一則是中國的軍力逐步成熟。高市早苗這次是一個意外的「加速器」。現在要看懂台海的新形勢,就要能理解美國對台態度的根本改變 ; 以及中國軍力的質量突破工程已經完成。最近就連特郎普都改口稱中美是「雙強並立」的格局,足以顯示了美國已經改變了台灣的戰略位置。 

一直以來,對台灣而言,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是 : 向來影響台灣前途的; 是要看美國的意志與中國的能力,此兩者決定台灣的命運。而在過去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台灣人民對「兩岸關係」的最大公約數是「保持現狀」。這樣的狀態之所以能維持至今,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取決於美國對台的堅定態度和大陸的意圖有限。但是,當今日中國軍力已達到與美國「並列雙強」,就連美國五角大廈已公開承認,美軍航母已進不了台海戰區時。這就代表了中國已經達到了讓美國不敢介入的軍事能力。所以近期美國的RAND、CSIS 等多個智庫,已有報導指出:中國進攻台灣的軍力條件已達成熟 ,現在缺的是「政治窗口」。而過去美日都曾評估過兩岸統一的時間表在2035年。但是,因為有美國的調整底線,從「阻止中國統一」到「避免中美爆發大戰」。這可以說是台海局勢近這幾十年以來最大的轉折。目前據說已將統一的時間表修正為2027-2032年。 

從2023年以來,解放軍火箭軍的調整,南部戰區的強化 ,以及近期93 閱兵的展示,都在傳遞同一個訊號。就是解放軍的「第二階段跨海能力」已接近可運用的階段。 (圖:新華社)
而這次高市早苗的「挑釁論」,就更加成為兩岸統一的催化劑。其實,台灣統一的問題,一直圍繞兩大核心因素。一是美國的態度變化 ; 另一則是中國的軍力逐步成熟。高市早苗這次是一個意外的「加速器」。(圖:中國軍方微信公眾號「鈞正平工作室」)

中國軍力的質變,看到93 閱兵後宣告統一能力成熟

93 大閱兵,讓外界首次看到中國完整的軍力展示。 

殲-20、殲-35、東風反介入飛彈、航母打擊群、無人蜂群集群作戰、電磁 / 網電戰、太空作戰與反衛星系統…..一字排開。配合中國一直以來的三套「統一模式」,似乎已將台灣放在「統一的餐桌上」,只差在如何點菜了! 

一直盛傳的北京對台三種武統模式如下:1. 鎖島戰 : 用封鎖台灣海空,癱瘓其指揮作戰能力,再以戰逼談。 

這選項成本最低,成功率最高。 

2. 快速奪得制空權 : 在72 小時內進行多點突擊。這是風險最高,非到必要不採取的方法,但解放軍已具備這樣的能力。 

3. 採取有限度的衝突+政治談判。據說這是北京最偏好的選項,既能建立軍威,又能在不傷和氣下完成統一。並且不需全面開戰,就能降低「國際成本」。 

殲-20、殲-35、東風反介入飛彈、航母打擊群、無人蜂群集群作戰、電磁 / 網電戰、太空作戰與反衛星系統…..一字排開。配合中國一直以來的三套「統一模式」。(圖:新華社)
在這個時候,鄭麗文當選國民黨黨主席,她的當選是一個「例外」,但卻來得及時,為目前台海緊張的局勢,帶來最重要的「和平訊號」。她不屬於任何派系,較能代表台灣中間選民的意願。(圖:鄭麗文@FB)

鄭麗文當選:讓台海重新看到「和談」的窗口

在這個東亞板塊快速重組的關鍵時刻,美國退後一步,就給了中國前進一步的空間。而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導權,一直以來,時間都在北京這一邊。 

兩岸同屬同文同種,一脈同源。解決兩岸問題最理想的模式,自然是走向和談。就在這個時候,鄭麗文當選國民黨黨主席,她的當選是一個「例外」,但卻來得及時,為目前台海緊張的局勢,帶來最重要的「和平訊號」。她不屬於任何派系,較能代表台灣中間選民的意願。而務實的中間選民所訴求的就是不要戰爭,並且在台灣歷年大選中成為關鍵。鄭麗文甚至得到較多年輕人的支持,這也正是國民黨目前最欠缺的條件。而她的兩岸立場是「和平」和「和解」,這點也是她獲得北京最低限度信任原因,期望能開啟兩岸對話的機會,把台灣從戰爭的邊緣拉回到穩定的軌道。這對穩定台海局勢 ,避免軍事衝突 ,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至少會讓目前兩岸「對撞」的局面,拉回到「對話」的機會,給台灣創造「軟著陸可能性」。 

在這樣的格局下,台灣應該要面對現實的握好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把決定權交給外力。當前的台灣,要面對的也不會只是統獨議題,而是當台灣在統一進程加速之前,站回歷史的本位。(圖:新華社)

結語: 台海正進入「歷史快轉期」

東亞局勢正在快速變化,台海因為美國的退去,中國的推進,台灣的命運必然有新的定位。在這樣的格局下,台灣應該要面對現實的握好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把決定權交給外力。當前的台灣,要面對的也不會只是統獨議題,而是當台灣在統一進程加速之前,站回歷史的本位,為自己創造談判空間,在這場「歷史快轉」的過程中,學會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一起參與這場尋找存活、談判、止戰的路。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巴印之戰,中國武器一鳴驚人 (中國武器發展)
avatar
陳鳳翔
魯比奧發表聲明稱:美國將撤銷中國在美留學生簽證 中方堅決反對
avatar
藍莓日報
從「接觸合作」到「競爭對抗」:2018年後的中美關係轉折與世界格局
avatar
楊海平
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 有望成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
avatar
藍莓日報
高市早苗能撐一年嗎?還是未知之數
avatar
藍莓日報
自民黨總裁選舉:小泉進次郎失利,哥哥小泉孝太郎稱鬆了一口氣,節目言論成焦點
avatar
藍莓小編
高市早苗開始人事布局 麻生太郎或任副手
avatar
藍莓日報
高市早苗上台 「拜鬼」成中日關係第一考題
avatar
王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