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心情不好、壓力大,或是孤單時,會突然想吃甜食、炸物或飲料?
其實那不是真的餓,而是你的大腦在找安慰。 當我們吃高糖、高油的東西,大腦會釋放「多巴胺」,
這種化學物質會讓人短暫覺得開心、放鬆。久了之後,大腦就會記得:「只要我心情不好,就去吃點東西吧!」
於是就出現了那個熟悉的循環:
情緒低落 → 吃東西 → 暫時舒服 → 自責 → 再吃。
長期下來,不只是變胖而已,還會影響代謝、睡眠,甚至讓情緒更容易失控。
有些研究也發現,情緒性飲食常常跟憂鬱、焦慮、肥胖連在一起,變成「越吃越難過,越難過又越想吃」的惡性循環。
睡眠不足更是「幕後黑手」。
睡不好時,大腦控制慾望的能力會下降,所以更容易嘴饞。
相反地,如果你有規律運動、睡得好,這種「想吃」的衝動就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