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肥胖」
美國人年均吃糖52斤、成人肥胖率超40%,背後有食品工業「隱形糖」、甜食文化、階層飲食差異等因素。肥胖還會誘發心臟病、糖尿病等,現雖有健康改善行動,但習慣改變仍需時日。
當情緒低落、壓力大時,我們常以食物尋求安慰。情緒性飲食不是嘴饞,而是心在餓。學會覺察情緒、練習正念飲食與穩定作息,才能重新找回對「吃」的主導權。
據美國《聖安東尼奧快報》10月12日報道,在9月30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抨擊軍中肥胖現象後,10月7日美聯社記者拍攝的一張照片顯示,幾名體態臃腫的士兵乘卡車抵達芝加哥近郊。這張照片由美國廣播公司(ABC News)在社交平台X發佈後,截至10月12日瀏覽量已近3000萬次,引發美國網友嘲諷。美軍也需要為連日來引發網民討論與嘲諷,發佈了澄清聲明。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都市裡繁忙的腳步,速食與外賣充斥,加上同儕壓力,許多人由於對健康形象的誤解,可能只會過度關注體重和體型,而忽略了體內脂肪的分布。特別是內臟脂肪,也就是脂肪儲存在腹腔裡,圍繞著主要器官,如肝臟、腎臟和胰臟的四周。即使體型外觀正常,內臟脂肪過度囤積,仍可能對健康構成重大威脅。本文將探討內臟脂肪的疾病生理意涵、成因及相關的徵兆。
美國護理師泰根(Tegan Strickland)遇見失智客戶養的 24 公斤臘腸犬黛西(Daisy),因主人無法好好照顧致其胖到走不動,收養後助它 3 個月減 4.5 公斤,盼喚起對失智與寵物照顧的關注。
糖尿病前期不只是血糖稍微升高,而是一場無聲的血管浩劫
你是否曾在健康檢查時發現總膽固醇過高、低密度脂蛋白(LDL)偏高或三酸甘油酯過高,但因為沒有任何不適,便忽視這些警訊?事實上,這些看似無害的數值異常,可能正悄悄埋下心血管疾病的「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在你的體內引爆,導致心肌梗塞、中風,甚至猝死。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卻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常常被人忽略。許多患者直到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事件後,才驚覺自己的血脂異常已經存在多年。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高血脂如何影響血管健康,並分享真實案例,讓你了解這顆「血管炸彈」的可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