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評論
公營房屋從鐵皮蔽身的徙置大廈,到今日窗明几淨的現代化屋邨,這條路走了七十寒暑。公營房屋由從前的粗糙胚土,僅能遮風擋雨;到今屆政府執起精雕的刻刀,將「簡約公屋」化為提速安居的飛梭......
香港年長司機交通意外頻發,引發社會對其駕駛安全的廣泛關注。
2025年8月14日,熱帶氣旋「楊柳」外圍雨帶以每小時逾140毫米的狂暴雨勢撕開香港城市防線,港島中西區排水系統在超越極限的瞬時負荷下徹底崩潰。風暴潮同步推高維港水位,黃大仙地下車道化作深達半公尺的渾濁河流,積水淹沒交通標誌桿的驚悚畫面透過社群媒體瘋傳;柴灣道更爆出駭人的黃泥水噴泉,湍急水流將轎車沖疊,東區醫院急診室水浸。西營盤商圈淪為汪洋澤國,全港當日累計逾兩百宗塌樹報告,機場快線停擺五小時釀成過萬旅客滯留,這場抽乾每小時廿五座奧運泳池總水量(註:全港時雨量峰值約每秒七十立方米)的黑雨,赤裸揭露氣候失控時代的都市脆弱性本質。
如同較早前的預測,特朗普並不會因為賴清德對美國的『跪拜』,就會善待台灣.根據最新公布的關稅名單,特郎普對台灣實施了平均高達20%的關稅。涵蓋範圍包括工業用品、機械零售、到民生消費品、資訊產品、精密儀器、塑膠製品。影響出口金額高達130億美元。
香港強制驗樓制度深陷「程序完備而執行癱瘓」的悖論,六成四危齡私樓猶如城市計時炸彈,逾二萬六千份驗窗通知淪為紙上警示,逾萬宗逾期三年以上的積壓個案持續滋長風險,更諷刺的是六成墜窗事故竟發生在監察名單之外。三無大廈的治理真空如同蔓延的毒瘤。
本文探討內地女子利用香港移民與分娩政策,為子女爭取永久居留權的爭議。透過分析近期在小紅書等平台瘋傳的「來港生子攻略」,文章反思此現象對香港公共資源的壓力與社會法律層面的挑戰。結合歷史案例與專家觀點,本文批判吸引人才政策與其意外後果的脫節,同時提出如何將政策漏洞轉化為策略機遇的建議。最終,文章呼籲在回應本地憂慮的同時,善用香港作為中國國家戰略「橋頭堡」的定位,吸引優質人才,推動長遠發展,以實現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平衡。
當土瓜灣益豐大廈的電梯平穩升起長者笑容,深水埗舊樓水管更新後清泉流淌,這些即將照進現實的畫面,正召喚物業管理業監管局啟動一場從監管者到安全夥伴的蛻變。全港逾萬幢舊樓的隱患整治無需悲情吶喊,而可成為制度創新的璀璨舞台。
土瓜灣益豐大廈的停電事件,猶如撕裂夜幕的閃電,暴露出香港電力監管體系的深層矛盾。唯有將鏽蝕的電纜更換為通達的神經,將斷裂的責任鏈修復為協作的網絡,才能織就覆蓋全港的民生安全預警體系,讓穩定電流真正成為點亮萬家燈火的都市血脈。
2025年8月3日,國泰航空CX291班機從香港國際機場起飛,標誌著香港至布魯塞爾直航航線正式恢復。這條每週四班的航線,搭載的不僅是乘客與貨物,更承載香港重塑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野心。
在時代浪潮的奔湧中,香港這顆璀璨的東方之珠,正悄然奏響一曲法治與創新的雙重樂章。從連結東西方的“超級聯絡人”,到創造新價值的“超級增值人”,香港的角色正經歷深刻進化。法治的鞏固為繁榮奠定了最堅實的根基,而積極的產業政策與深度的區域融合則為其註入了面向未來的澎湃動能。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於2025年7月30日發生的8.7級地震,經俄羅斯科學院測定為蘇聯解體後當地最強震動,但低於1952年同區9.0級歷史記錄。
新界北都會區的發展正面臨歷史性機遇,筆者建議若能跳脫傳統思維框架,以四方共責架構(居民、法團、物管、政府)為基礎,結合大灣區協作優勢,將可開創嶄新局面。
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迎里程碑。繼「港車北上」成功實施後,「粵車南下」政策將於今年11月正式啟動唯有在「機場擴容優先、時段精準供給、配套同步升級、社會共情培育」的多維協同下,「粵車南下」才能從交通政策昇華為灣區融合的典範之作。
今屆特區政府在鼓勵生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設立新生嬰兒獎勵金、推行「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等。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本港去年的總和生育率較2023年的高,每千名女性(不包括女性外籍家庭傭工)有841名嬰兒(2023年有751名嬰兒)。影響家庭生育意願的因素有很多,但當局仍須持續推出措施,創造有利條件,鼓勵市民生育。筆者認為可以從增加假期日數和加強託管服務方面入手。
近日,觀塘仁安大廈電錶房火災事故及土瓜灣益豐大廈停電事故,暴露香港高齡建築在「形式合規」與「實質安全」間的致命斷層。
釋永信的事情其實已經在武林界廣泛流傳。有武林界朋友一早给了他另外有個法號叫做<释揾銀>。他不懂功夫,排場好勁, 每次出外都要住顶级套房。 大約27年前,我受朋友邀請和他在富麗華酒店頂樓晚飯,當時他30出頭已經做少林寺的主持。 但談吐之間 我並不覺得他有什麼大師的修為,更遑論佛學修為, 他亦不懂得功夫。當時應該有人刻意培養他,作為出面人。十多年前他曾經想將少林寺上市,後來被叫停。 亦有好多人向有關部門投訴佢,但最终都被畀壓下來, 可見他的保護傘非常之強。
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共同責任,但目前香港堆填區面臨壓力,固體廢物棄置量長期高企,雖然政府推出「綠在區區」計劃,但現時回收率仍然偏低。
當全球貿易因關稅壁壘與區域衝突而波動時,香港機場的貨運網絡展現出驚人的靈活性。儘管6月貨運量微跌1.6%,但上半年整體仍錄得1.9%增長。
全球經濟格局持續變化,國家正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香港亦積極開拓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筆者認為,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清真產業」市場,能夠為國家、為香港帶來莫大機遇。
近年來,隨着國際及本地安全環境急劇變化,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防範潛在風險方面,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2025年7月,政府刊憲並即時生效的《監獄(修訂)規則》,這次修訂不僅緊貼國家安全需要,更反映了懲教制度現代化和與國際接軌的決心,是香港法治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值得社會各界充分肯定與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