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評論
當國泰航空CX301航班的標誌在6月16日凌晨香港國際機場的航顯屏上亮起,這架銀翼舒展的A350-900客機,載著的不僅是飛往德國巴伐利亞邦首府慕尼黑的乘客,更承載著一個里程碑式的意義——國泰航空的第一百條航線,就此啟航。
港府自2022年4月起禁止另類吸煙產品(另類煙)的入口及銷售,禁令實行三年,街頭使用者仍隨處可見,措施對減少吸煙人口的成效非常有限。最近更有大學調查指出,青少年接觸另類煙的比率仍然高企。反觀內地2022年5月起,採取發牌制度監管生產及銷售後,中學生電子煙使用率顯著下降。
日前特區政府與香港貿發局聯同舉辦了第18屆亞洲金融論壇(AFF),並以「啟動增長新引擎」為主題,成功吸引了逾50個國家及地區、合共逾3600名環球金融及商界翹楚出席參與。筆者認為,在目前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AFF能夠讓香港了解到與會者對環球經濟的展望,更重要的是當中發放了「人工智能(AI)是社會未來發展重要增長引擎」的信息,意味着特區政府需更重視AI發展,透過AI和其他創新科技帶動香港各行各業發展。
申訴專員公署早前發表的報告指出,政府推行「安全智慧工地」系統等創新科技,有助提升建造業職業安全水平,數據亦顯示,全面應用該系統的工地意外數目大幅下降。
近年內地創新科技發展迅速,如早前衝擊全球人工智能(AI)業界的DeepSeek(深度求索)便是成功例子之一,當中被譽為「中國硅谷」的深圳更是積極助力業界發展,日前更宣布成立100億人民幣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基金,進一步推動該領域的研發、應用和產業化,該基金不僅為深圳的科技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亦為一河之隔的香港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價值。筆者認為香港在重視自身創科發展的同時,亦應加強與深圳的合作,共同促進創科產業發展。
日前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發布了《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藍圖》),當中採納了筆者早前提出的利用人工智能開發「人工智能旅遊專員」,以及構建大數據平台的建議,對此筆者深感高興,並且定必全力支持。
近年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突飛猛進,在全球各地市場屢創佳績。其中《哪吒之魔童鬧海》(下稱《哪吒2》)更是憑藉突破125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績,超越多部迪士尼與彼思動畫,成功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寫下中國電影史上的輝煌篇章。筆者認為,《哪吒2》不但見證了中國動畫產業的進步,說好「中國故事」,更在全球市場強化了我國的「文化輸出」,成功展現了我國的「軟實力」,使中國動畫逐步走向國際舞台。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早前先後與多個人工智能機構及業界代表會面,參考各界意見後,撰寫了《人工智能發展藍圖建議書》,為落實《人工智能發展藍圖》提出多項建議,冀藉此促請特區政府更加重視香港人工智能的發展。容海恩議員於2025年4月10日聯同業界發布《人工智能發展藍圖建議書》。
感謝盧偉國議員提出人口政策議案,指出香港面臨低出生率、老化及勞動力不足問題,並從多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羅馬航線不僅是兩座城市的重連,更是香港以航空樞紐為支點,撬動「一帶一路」與大灣區融合的戰略支點——國泰振翼之際,東方之珠的光芒亦隨之綻放世界。
積金局近年強化「積金易」平台效率、嚴守長期儲蓄定位的舉措值得肯定,但技術優化無法彌補戰略自主的缺失。當美國關稅戰加速全球金融秩序重構,香港若繼續以外資主導的「國際標準」自我規訓,終將淪為新殖民金融規則的代理人。
展望未來,筆者期待國家電影局新政釋放的紅利與金像獎展現的活力,共同預示著港產片復甦黃金時期的到來。在政策持續支持下,預計港澳影視企業與內地的合作將更加緊密,催生出更多兼具文化共融特色與市場競爭力的優質合拍項目。
在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的當下,國際評級機構對香港的一致肯定,猶如穿透陰霾的一縷陽光,照亮了這座城市的經濟前景。
當國際爭端解決的聚光燈從傳統西方中心轉向東方,一個由中國主導、承載「全球南方」厚望的全新國際組織——國際調解院,選擇將總部永久落戶香港。
香港的「銀髮經濟」政策展現了政府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積極舉措,成功關鍵在於執行力與社會共識。借鏡鄰近地區經驗,尤其是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和相互借鏡,更形重要。香港應更注重科技應用、法規配套及跨域合作,才能真正將銀髮族轉化為經濟新動力。在推動消費與就業的同時,也需確保長者能公平受惠,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享」的社會願景。
當香港街頭每三人中就有一位銀髮長者的時代加速逼近,特區政府成立「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的舉措,展現了難能可貴的前瞻視野。
香港高齡化的情況日趨嚴峻,面對人口結構轉變的新形勢,長者已經成為社會上的龐大消費群體。樂齡產品和服務帶動的商機,既能推動產業發展,同時亦能提升銀髮族的生活質素,令他們享受到更優質的生活。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體系的穩健性與聲譽高度依賴於合規文化與道德標準的堅實基礎。然而,筆者認為若長期僅以最低合規要求運作,甚至縱容銀行業的道德風險,將對其永續發展構成深遠威脅。
筆者認為恒生銀行若僅將裁員視為短期成本控制工具,恐削弱其ESG領導地位;反之,若將其嵌入「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戰略,可實現多重收益:環境上,對接《巴黎協定》低碳需求;社會上,以員工再培訓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8);治理上,通過透明決策對標香港聯交所《ESG指引》。將ESG深度融入基因,方能真正實踐「與香港共榮」的承諾,將爭議轉化為長期信任資本。
2025年香港經濟在國際變局中展現韌性,首季GDP按年增長3.1%,貨物出口飆升8.4%,服務輸出增長6.6%,反映大灣區協同效應及特區政府政策成效。特首李家超率團簽署59項中東合作協議,推動香港成為「超級增值人」;84家重點企業落戶,將投資500億港元並創造2萬職位。金融市場活力充沛,1-4月港股日均成交2,700億港元,新股集資額同比暴增170%,寧德時代上市鞏固全球融資地位。訪港旅客單月達384萬人次,帶動零售復甦。儘管失業率微升至3.4%(仍低於美加),傳統行業轉型陣痛與新興領域職缺增長並存。市民通過技能升級與擁抱創新,與政府共築經濟新格局,146萬家註冊企業及逾千間跨國公司設點,印證香港在國家戰略下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