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評論
「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中美真正的交鋒還在第二回合,美國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稅、芬太尼、稀土管制等等都會擺到桌面,有第一回合的「鬥爭經驗」,中國更有信心,我們拭目以待!
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國際都市,始終在文化保育與創新實踐中尋找平衡。從街頭塗鴉到歷史建築,再到人工智慧技術的跨界應用,這座城市以多元路徑探索傳統與現代的共生之道,為文化遺產注入新活力。而文化遺產的真正生命力,不在於封存於玻璃櫃中,而在於能否在跨界共生中,找到屬於新時代的表達方式。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日前在他的《摯誠.志成》網誌透露,市建局早前展開「土瓜灣海濱研究」,有意將維港北岸以「海、岸、陸」規劃概念,發展為全港首個集休閒娛樂、旅遊、商業及住宅於一體的世界級的「東維港灣區」。
香港金融改革需將公平性嵌入金融產品設計如香港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初始階段,強化國際話語權,使香港平衡市場效率與社會正義。此過程中須警惕監管過密化對金融創新的抑制,法院釐清司法能動性的邊界,最終將制度性剝削轉化為香港金融文明的永續紅利。
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訪問卡塔爾,為香港文旅產業揭開新篇章。此行不僅是外外事活動的突破,更向世界傳遞一個清晰訊息——香港正以開放姿態,擁抱中東穆斯林客源市場,並將文化旅遊視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紐帶。
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香港及內地企業代表團訪問卡塔爾的行程圓滿落幕,此行不僅深化了兩地合作,更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在全球化格局深刻調整、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的背景下,香港特區政府主動出擊,展現出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決心,並在國際舞台上進一步鞏固其「超級聯繫人」角色。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持續繁榮應通過「風險分配正義」的制度化實踐去立法劃清責任、獨立監管制衡、司法救濟賦權, 方能打破剝削結構,使金融資源真正普惠中小企業。這不僅是經濟議題,更是重塑社會公平與金融體系公信力的關鍵。當制度設計回歸「共擔風險、共享發展」的本質,香港方能擺脫此荒謬格局,成為包容性成長的典範。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航空公司能否在服務創新與安全投入之間取得平衡?筆者旨在探討兩者間的潛在張力,並提出兼顧發展與風險管控的思考方向。
在當今時代,ESG(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治理Governance)早已從邊緣議題躍升為全球商業競爭的核心賽道。這三個字母所代表的不僅是企業履行責任的框架,更是驅動商業價值重塑的強勁引擎,引領著企業在新時代浪潮中破局突圍。
美國試圖通過加密貨幣延續美元霸權,卻陷入技術反噬與多極化挑戰;中國構建自主體系將突破技術依賴與國際阻力。未來金融秩序或走向數位多極並存,而監管協同與投資者保護將成為平衡創新與風險的核心命題。這一轉型不僅考驗各國的戰略定力,更將重塑全球經濟的權力格局。
自從香港最後一隻大笨象都死了之後
筆者期待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供應鏈的“安全錨”,以創新活力與制度彈性引領全球資源配置與技術變革。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推動科技突破、區域融合與國際化佈局為抓手,化挑戰為機遇,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通過提升“卡脖子”材料與技術的自主能力,以及重塑全球供應鏈規則,大灣區將在“雙重循環”格局中彰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並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
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 為的是謀取自身利益,類似的貿易博弈早有先例。「硝烟戰」(1840 年英國挑起鴉片戰爭,用槍炮打開中國市場)、匯率戰(1985年的「廣場協議」推高日本物價)、「禁運」(1950 年對中國的全面禁運切斷貿易往來)、「科技戰」(拜登任期對中資企業列黑名單、實施技術封鎖)等。
國泰航空於4月28日正式開通香港往返新疆烏魯木齊的定期航班,標誌著香港與內地及中亞地區的空中走廊進一步擴容。此舉不僅是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關鍵一步,更通過新疆作為「一帶一路」核心樞紐的角色,推動三地經貿、文化及物流的深度融合,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筆者深信,透過「釋放存量、技術革新、制度公平、金融創新」四維改革框架,香港有望於2029年前將公屋輪候時間穩定壓縮至三年以下。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套透明、具包容性的監管體系,凝聚社會共識,真正回應基層住屋需求,將居住正義從理念轉化為可實踐的社會契約。
筆者期待香港需在「發展」與「保育」間尋求動態平衡。借鑒國際經驗加強與大灣區城市合作申遺,皆有助提升活化品質。唯有讓歷史文化真正「活」在民眾生活中,方能實現永續傳承的終極目標。既是對過去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共識。
在全球高密度城市群競逐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香港北部都會區正以綠色債券為支點,撬動一場融合金融創新、科技賦能與制度突破的治理革命。香港可利用AAA信用評級與大灣區協同優勢,構建「雙幣種綠債+智能合約+社區共治」的創新框架,破解生態項目融資困局,提供「發展-保育」平衡的香港方案。
REIT方案為香港公屋政策開闢新路徑,其成功關鍵在於法律框架明確化、租金與收益分配的精密平衡,以及持續的公眾溝通。透過政府主導的混合所有制與社會效益綁定,REIT可轉化為「社會性金融工具」,既釋放資產價值,亦堅守居住正義,為「由治及興」的創新範本。
筆者期待當資助性房屋的階梯真正理順,香港房屋政策的重心從「供應達標」進一步轉向「價值共享」。香港未來通過嚴謹的制度設計去實現累進方案,讓沉睡的公共資產轉化為社會活力資本,幫助基層居民在保有居住安全的同時,推動經濟增長,實現更大的社會目標。社會公平將駕馭市場;並非均貧,而在於共富。香港若能以嚴格監管為前提,置業階梯理順後,有序釋放公屋價值既可貢獻庫房,亦必將為「由治及興」的典範。
新界北為的未來的重要發展,應適當考慮制度創新將「北都願景」從藍圖化為現實。真正的發展,始於對土地敬畏,終於對多元價值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