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產業範式革命:從功能機到可信智能體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當前,全球機器人行業正經歷一場從"功能機"向"可信智能體"的深刻範式革命。其核心驅動力源於社會剛需與技術爆炸的雙輪驅動:一方面,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特別是中國中度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導致失能老人激增與護理人力嚴重短缺,催生了養老等領域對機器人的巨大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製造業、物流業等也面臨人力成本上升與效率瓶頸,極需更智能、靈活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在技術層面,以多模態大模型為核心的"具身智能"技術突破為機器人裝上了"情境化大腦",使其從執行預置程序的自動化工具,轉變為能理解指令、感知環境並生成動作的初級智能體。同時,關節模組、靈巧手等核心硬體的快速迭代,如旋轉關節中的諧波減速器、擺線針輪減速器與精密行星減速器,以及直線關節中的行星滾柱絲杠,不僅為人形機器人等複雜形態構築了實現精密動作的"超級身體",其輕量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也直接賦能了協作機器人,使其在負載、精度和臂展上持續突破。政策與資金的支持,如中國將人形機器人列為國家戰略產品並形成多地產業集群,進一步為技術研發與產業孵化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筆者認為在技術融合路徑上,"智能大腦"與"超級身體"正呈現協同演進的態勢。機器人大模型的架構沿著多模態融合、動作頻率與泛化能力三條主線飛速迭代,從早期的模組化規劃,歷經端到端控制,發展到當前快慢腦並行、控制頻率高達200Hz的先進架構,顯著提升了機器人在動態環境中的即時互動與決策能力。與之相匹配的是硬體在材料、工藝與設備上的持續精進:PEEK等新材料推動輕量化,精衝、磨削等精密加工工藝提升零組件性能,華辰裝備、秦川機床等國內企業在相關高端裝備領域不斷取得突破。這一"軟硬結合"的發展離不開數據閉環的支撐,透過互聯網數據、仿真數據與真實數據構成的數據金字塔,並借助光學與慣性動捕系統採集高質量動作數據,為模型的訓練與驗證提供了豐富燃料。值得注意的是,一套覆蓋智能、安全、可靠、可信、相容、綠色六大維度的檢測認證體系正逐步完善,旨在為整個機器人產業(包括協作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及各類智能體)構建標準化、可複現的"訓練場-測試場-認證場"閉環,這是確保其行為安全、可靠、可信,並最終贏得市場信賴的關鍵基礎設施。

在這一宏觀趨勢下,協作機器人作為已實現規模化應用的品類,展現出獨特的產業價值。它被設計為能與人類安全、直接互動的機器人,具備內建安全功能、輕量化設計與易用性,高度契合柔性化生產需求。其技術特點體現在高安全性(如力矩感測器、電磁抱閘)、圖形化編程、拖動示教等方面,負載範圍從迷你型延伸至重負載,在工業搬運、裝配、焊接、碼垛以及非工業的醫療、餐飲、教育等場景中廣泛應用。中國協作機器人市場高速增長,本土廠商如節卡、華沿等憑藉高性價比與豐富解決方案,在國內市場份額持續擴大,並加速出海,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產業鏈方面,上游核心零組件國產化進程加速,中游本體製造與周邊配套廠商齊頭並進,下游系統整合商則推動應用場景向垂直化、工藝化、多樣化深度滲透。

典型應用場景中,智能養老機器人集中體現了社會剛需、技術融合與檢測認證的三者深度耦合。針對康復、護理、陪伴等核心需求,產品細分為健康監測、情感陪護、行動輔助、康復外骨骼等類型。這一場景對機器人的"可信"要求極高:不僅需要確保機械與功能安全(如力控制、防跌倒),更要求極長的平均無故障時間,並對數據隱私、演算法倫理與行為合規提出了嚴格標準。專業報告預測,至2030年,中國智能養老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兆元,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與此同時,人形機器人作為機器人技術的集大成者,雖在硬體成本、動態控制與非結構化環境適應方面仍面臨挑戰,但其在汽車製造、物流搬運等先導場景的試點應用,以及隨著核心零組件成本下降與CR認證等體系完善,正逐步逼近商業化規模應用的臨界點。

展望未來,機器人行業仍面臨智能水平有限、硬體成本與性能平衡、數據瓶頸及標準法規滯後等核心挑戰。當前主流產品智能水平多位於L2級(具備多模態融合與簡單推理能力),距離L5通用智能仍有漫長道路。發展方向將聚焦於技術融合的深化:模型層面,將發展世界模型(賦予預測和想像能力),實現快慢腦架構的深度融合;硬體層面,將持續推進輕量化、一體化關節模組與電子皮膚等新型感測器的創新;產業落地層面,將從展示走向實用,在養老、工業、商業服務等垂直領域不斷深化。與之相應,檢測認證體系也將從靜態的"部件合格"轉向覆蓋"訓練-驗證-部署"全生命週期的動態演化認證,以應對機器人的持續學習能力,並推動國際互認,助力中國機器人全球化發展。

綜上所述,筆者總結機器人行業正站在歷史性拐點。社會剛需提供了強大的市場拉力,大模型技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智能推力,硬體創新奠定了實現的物理基礎,而檢測認證體系則是確保整個產業在安全、可信軌道上高速發展的護航者。未來,一個由"可信智能體"驅動、覆蓋協作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及各類垂直應用在內的兆級新興產業正在加速形成,並將深刻重塑未來生產與生活方式。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意大利媒體:中國AI與機器人「越來越科幻」
avatar
藍莓日報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