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專欄
展望未來,筆者期待國家電影局新政釋放的紅利與金像獎展現的活力,共同預示著港產片復甦黃金時期的到來。在政策持續支持下,預計港澳影視企業與內地的合作將更加緊密,催生出更多兼具文化共融特色與市場競爭力的優質合拍項目。
在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的當下,國際評級機構對香港的一致肯定,猶如穿透陰霾的一縷陽光,照亮了這座城市的經濟前景。
當國際爭端解決的聚光燈從傳統西方中心轉向東方,一個由中國主導、承載「全球南方」厚望的全新國際組織——國際調解院,選擇將總部永久落戶香港。
香港的「銀髮經濟」政策展現了政府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積極舉措,成功關鍵在於執行力與社會共識。借鏡鄰近地區經驗,尤其是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和相互借鏡,更形重要。香港應更注重科技應用、法規配套及跨域合作,才能真正將銀髮族轉化為經濟新動力。在推動消費與就業的同時,也需確保長者能公平受惠,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享」的社會願景。
當香港街頭每三人中就有一位銀髮長者的時代加速逼近,特區政府成立「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的舉措,展現了難能可貴的前瞻視野。
今年全國助殘日以「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為主題,舉辦多元活動。筆者帶領SEN學員參與滬港澳共融活動,展示學生藝術才華,推動社會關注特殊教育發展,倡議官商民合作,善用科技創造就業機會,助力SEN學生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
香港高齡化的情況日趨嚴峻,面對人口結構轉變的新形勢,長者已經成為社會上的龐大消費群體。樂齡產品和服務帶動的商機,既能推動產業發展,同時亦能提升銀髮族的生活質素,令他們享受到更優質的生活。
新民黨副主席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女士今日(23 日)聯同新界鄉議局主席暨立法會議員劉業強先生發布了《智慧水務政策建議書》(見附件)。《智慧水務政策建議書》分析了時下香港水務系統現況,並針對有關情況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成立委員會調控各項失水相關事宜、完善水務署統計食水流向及防 控工作、加強節約用水的宣傳和教育、善用科技加快推動智慧水務等,冀推動特區政府以科技節省水資源,確保水資源的潔淨、可靠性和持續性。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體系的穩健性與聲譽高度依賴於合規文化與道德標準的堅實基礎。然而,筆者認為若長期僅以最低合規要求運作,甚至縱容銀行業的道德風險,將對其永續發展構成深遠威脅。
2025 年 5 月19日,《紐約時報》發表「一個屬中國的世紀可能已經到來」一文,聚焦中美發展軌迹對比,引發國際輿論對全球格局變革的熱烈討論。文章以中美在科技、産業與政策層面的反差為切入點,既肯定中國十年發展成就,也暗藏對 「捧殺」 風險的警示。
筆者認為恒生銀行若僅將裁員視為短期成本控制工具,恐削弱其ESG領導地位;反之,若將其嵌入「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戰略,可實現多重收益:環境上,對接《巴黎協定》低碳需求;社會上,以員工再培訓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8);治理上,通過透明決策對標香港聯交所《ESG指引》。將ESG深度融入基因,方能真正實踐「與香港共榮」的承諾,將爭議轉化為長期信任資本。
近年社會開始關注青少年精神健康的課題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所以怎樣來富養自己及下一代也是一門學問。
2025年香港經濟在國際變局中展現韌性,首季GDP按年增長3.1%,貨物出口飆升8.4%,服務輸出增長6.6%,反映大灣區協同效應及特區政府政策成效。特首李家超率團簽署59項中東合作協議,推動香港成為「超級增值人」;84家重點企業落戶,將投資500億港元並創造2萬職位。金融市場活力充沛,1-4月港股日均成交2,700億港元,新股集資額同比暴增170%,寧德時代上市鞏固全球融資地位。訪港旅客單月達384萬人次,帶動零售復甦。儘管失業率微升至3.4%(仍低於美加),傳統行業轉型陣痛與新興領域職缺增長並存。市民通過技能升級與擁抱創新,與政府共築經濟新格局,146萬家註冊企業及逾千間跨國公司設點,印證香港在國家戰略下的獨特優勢。
2025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加徵關稅,試圖推動美國製造業復蘇,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實現出口超越進口。可是,不足多少周,美國政府又主動商議取消和暫停大部份關稅,部署其它手段進行脅迫打壓。回顧近二百年中美貿易關係的演變,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欺壓經歷五個階段,中國已從被動挨打轉變為主動反擊,在歷史進程中實現了强勢崛起。如今的中國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今非昔比,美國此番目的難以達成。
國家安全至關重要,面對複雜風險需推動教育普及。玲麗肯定導師培訓成果,強調從學生時期灌輸觀念,結合生活事例與多元領域開展教育,培育愛國棟樑。
溫柔是在你平心靜氣、安撫了自己的情緒之後,才能發揮力量去溫柔他人。
筆者認為香港通過法律深化、金融革新、工商賦能及國際協作,構建「硬法規+軟實力」的綜合防護體系,有效抵禦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此模式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統籌安全與發展,不僅鞏固了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亦為全球城市治理提供了獨特範本,展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制度生命力。
「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中美真正的交鋒還在第二回合,美國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稅、芬太尼、稀土管制等等都會擺到桌面,有第一回合的「鬥爭經驗」,中國更有信心,我們拭目以待!
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國際都市,始終在文化保育與創新實踐中尋找平衡。從街頭塗鴉到歷史建築,再到人工智慧技術的跨界應用,這座城市以多元路徑探索傳統與現代的共生之道,為文化遺產注入新活力。而文化遺產的真正生命力,不在於封存於玻璃櫃中,而在於能否在跨界共生中,找到屬於新時代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