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聚會,面對桌上的啤酒、白酒、紅酒,心裡不經為難了起來:「到底能不能喝?要喝該選哪個?」
有人覺得啤酒清淡安全,有人信白酒無糖無礙,還有人把紅酒當保健品,這些想法其實都藏著風險。
想要預防糖尿病,平時要保持規律飲食,少吃高油高糖高鹽食物,多吃蔬菜、全穀物和優質蛋白。
每天堅持半小時以上運動,比如快走、慢跑。
定期測血糖,控制體重,避免肥胖,這樣能大大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糖友聚會,面對桌上的啤酒、白酒、紅酒,心裡不經為難了起來:「到底能不能喝?要喝該選哪個?」
有人覺得啤酒清淡安全,有人信白酒無糖無礙,還有人把紅酒當保健品,這些想法其實都藏著風險。
想要預防糖尿病,平時要保持規律飲食,少吃高油高糖高鹽食物,多吃蔬菜、全穀物和優質蛋白。
每天堅持半小時以上運動,比如快走、慢跑。
定期測血糖,控制體重,避免肥胖,這樣能大大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如果實在想喝,先看啤酒。
千萬別被它的清淡騙了!啤酒裡有大量麥芽糖,一瓶500毫升的啤酒,相當於吃了兩個饅頭的碳水,血糖會先飆升後驟降,像坐過山車一樣傷身。
晚上喝啤酒睡覺,半夜可能低血糖,家人以為是喝醉,其實已處在危險邊緣,還容易長啤酒肚,加重胰島素抵抗。
再看白酒,雖說不含糖,但高濃度酒精會嚴重幹擾肝臟功能。
肝臟是維持血糖穩定的關鍵,喝了白酒後,肝臟忙著分解酒精,沒空釋放糖原,血糖就會下降。
這種低血糖可能在喝酒後8到12個小時發生,打胰島素或吃磺脲類降糖藥的糖友風險更高,空腹喝更是危險加倍。
相對來說,紅酒風險略低,但千萬別當保健品。
紅酒裡的白藜蘆醇等抗氧化物含量極低,想靠喝紅酒補充,得喝到酒精中毒。
酒精代謝產物乙醛是明確的致癌物,會損傷血管內皮,增加心梗、腦梗風險。
實在要喝,每次不超過100毫升,飯後喝,身邊有人陪同。
酒後低血糖比醉酒更可怕,癥狀容易混淆,夜間發作時,大腦長時間缺葡萄糖,可能造成不可逆損傷甚至猝死。
就連用藥的糖友,風險都會成倍增加。
總之,糖友最安全的選擇是滴酒不沾。
實在推不掉,就記住一下這幾點。
選低度紅酒不超100毫升,或低度白酒不超30毫升,啤酒盡量不碰。
飯中喝,多喝溫水,喝完兩小時內不睡覺,測一次血糖。
告訴家人自己喝了酒,便於觀察。
血糖控制不好、有併發癥時,堅決不喝。
血糖控制沒有僥倖,別拿健康換一時暢快。
相關推薦
糖尿病前期不只是血糖稍微升高,而是一場無聲的血管浩劫
秋日柿子雖美味,卻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地雷」。掌握7個食用底線至關重要:忌空腹、控分量、避高碳水搭配、拒柿乾、飯後不立即吃、警惕無症狀高血糖、科學搭配監測,才能安全享受季節滋味,守住健康防線。
美國人年均吃糖52斤、成人肥胖率超40%,背後有食品工業「隱形糖」、甜食文化、階層飲食差異等因素。肥胖還會誘發心臟病、糖尿病等,現雖有健康改善行動,但習慣改變仍需時日。
睡前泡腳有益循環與睡眠,但有慢性心臟疾病、刚吃完飯、糖尿病、下肢血栓的 4 類人泡腳易「適得其反」,需注意水溫、時間或避免泡腳,養生前要先判斷自身是否適合。
夜間口干或因飲水方式、飲食重口,若喝水仍無效,需警惕干燥綜合征、糖尿病等六種問題,正確喝水可緩解,持續不適應就醫。
中國內地爆火的奶皮子糖葫蘆,一串熱量達220-240千卡,需快走50分鐘消耗,還可能致血糖超標。醫生提醒,糖尿病、高血脂、肥胖、胃腸疾病患者及嬰幼兒等5類人別碰,其他人應分食、兩餐之間淺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