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台鋼雄鷹隊洋將魔鷹的妻子,在搭機來台途中不幸猝逝;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魔鷹妻子在飛機上已出現呼吸心跳停止的狀況,雖然在機上和下機後都接受了急救,但仍回天乏術。初步推測可能與「經濟艙症候群」有關,也就是深層靜脈血栓導致的肺栓塞。幾年前也有一位年約35歲的年輕女性,在網咖裡打了一夜的電動,第二天發現趴在座位上叫不醒,呼叫緊急醫療人員後,檢查發現失去生命徵象,該女子已死亡多時。
經濟艙症候群的疾病生理
經濟艙症候群通常是指在長途飛行期間,由於空間狹窄、活動範圍局限,造成長時間坐著靜止不動、導致下肢深部靜脈形成血栓,血塊極有可能順著靜脈的血流,回流至肺部的肺動脈造成肺動脈栓塞,一旦發生大面積肺動脈栓塞,多半會造成生命徵象不穩定而產生很高的死亡率。 超過4小時以上的長途航班,飛行中長時間採取坐姿,空間狹小而限制活動的可能性,導致下肢靜脈血流量減少、流速減慢而滯留;其次就是飛行高度的變化,會影響機艙內的氣壓,而且旅客在機艙低濕度的環境下,也經常造成脫水的現象,都會改變血液流動包括黏稠度等的特性;這些有關空中旅行的必然物理現象,極可能大幅度增加下肢靜脈形成血栓的風險。
高風險族群有哪些?
凝血機能隨著年齡變化而較容易發生血栓;體重過重的族群,因為靜脈的負荷變大,使得血栓形成的風險真假。其次就是曾經發生過深部靜脈血栓。或肺動脈栓塞的病患,復發血栓的機會也比較高;而懷孕期間荷爾蒙劇烈的變化,以及增大的子宮壓迫靜脈的結果,也是危險因素之一。吸煙本身也會增加血管收縮以及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進而形成血栓。以上只是列舉一些比較容易發生經濟艙症候群的狀況,提供大眾參考。
治療方案
提高治療成功率的唯一對策,就是必須早期診斷,若是發生肺動脈栓塞而一旦延誤,發生血行動力學異常或心博出量不足的情形時,產生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的可能性就大為增加。最由方案包括使用口服或靜脈注射的各種抗凝劑,來減少血栓繼續形成(包括肝素、華法林與新型口服抗凝劑)。在急性或重症狀態下,也可能使用血栓溶解劑的治療方式;某些病患,外科醫師也會利用手術的方法做取栓術來移除血栓;對於血行動力學不穩定的病患,氧氣吸入、注射升壓劑、氣管插管、呼吸器以及人工體外循環,也是可能使用的支持性治療。對於經常復發的病患,醫師會考慮置入下腔靜脈濾網以預防非動脈栓塞。
如何預防經濟艙症候群
在長途飛行過程中,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定期起身走動、改變坐姿或活動腿部,也可以試著將腿部抬高,促進血液流通;考慮穿著醫療級的彈性襪,來協助下肢血流的順暢。在飛行中要多喝水,避免脫水現象,影響血液黏稠度。對於高風險族群,醫師可能會建議航行前後服用抗凝藥物,以預防血栓的形成。
透過了解經濟艙症候群,機組人員和乘客能夠早期識別風險並採取適當措施,進而降低發生率。尤其是長途旅行時,務必要保持活動、適時補充水分及穿著彈性襪等等,對於預防經濟艙症候群實在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