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艦的下水與海試,標誌著中國海軍力量的一個重大躍升。不能僅視為單純的軍事新聞。若把這件事放到歷史的長河來審視,便會發現台灣的命運始終糾結在大國博弈、國際戰略與兩岸實力的消長之間。
9月12日,是中國海軍發展歷程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首次通過台灣海峽,南下進入南海展開科研實驗與航行測試。對於外界而言,這並非僅僅是一艘巨艦的航行,而是象徵了:中國三十年的航母夢,從「學校」起步,到「過渡」階段,如今邁向真正的「藍水遠洋」能力。這一刻,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戰略格局轉變的標誌。
2024年9月25日,中國自海南發射的一枚東風 - 31AG洲際彈道導彈,只用了二十分鐘,便突破美國苦心經營近八十年的「三大島鏈」的戰略,落點直逼夏威夷。這枚導彈不僅射程超過一萬兩千公里,更具備公路機動發射與分導多彈頭突防能力。
今年的『九三閱兵』,不僅是為了紀念抗戰勝利八十週年,更是一場全球矚目的戰略展示。從整齊劃一的踢正步方陣到先進的海、陸、空裝備展示,無疑讓全世界看到解放軍所展現出的現代化武裝程度,更是讓國際社會對亞太安全格局的未來充滿有了新的思考。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80 週年。這不僅是中華民族最為沉重的歷史記憶,更是人類文明史上不可抹滅的篇章。八年抗戰,中國付出超過兩千萬條寶貴生命的代價,其中軍人傷亡高達 380 萬,平民死難超過 1800 萬。
今年適逢「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大規模閱兵,無疑成為全球焦點。這不僅是一場莊嚴的歷史紀念儀式,更是一場凝聚民族精神、彰顯軍事實力的戰略宣示。在萬眾矚目之下,中國以嚴整的步伐、先進的裝備,向全世界傳遞了一個清晰訊號:中國的國防建設,已經從「量的堆疊」邁向「體系化」的新階段。
8月12日,深耕51年的半導體材料商『瑞昇金屬工業』在官網公告因財務困難、銀行緊縮銀根,無預警停止營業。在美方對台產品啟動20%對等關稅、並醞釀對半導體祭出「232條款」調查的背景下,這起事件不不是偶發,而更像是台灣半導體上游材料鏈的結構性警訊:當龍頭代工仍吃AI紅利時,中小材料商卻面臨成本上升與現金流的壓力,可以說台灣的科技生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強者更強、弱者淘汰」的斷鏈風險期。
農業、工業、金融齊出手,北京宣示後關稅時代「不再韜光養晦」,短短48小時,中國大陸連環出招,針對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等四方的關稅與制裁,推出「快狠準」反制措施。
美東時間 8 月 15 日,特朗普與普京將在美國阿拉斯加會晤。選在美國領土開會,對美國來說,對內是主場,對外則是「亞歐交會」的地緣符號。由此看出美方意圖在同時佈局歐洲戰場與印太經貿秩序的平衡。
如同較早前的預測,特朗普並不會因為賴清德對美國的『跪拜』,就會善待台灣.根據最新公布的關稅名單,特郎普對台灣實施了平均高達20%的關稅。涵蓋範圍包括工業用品、機械零售、到民生消費品、資訊產品、精密儀器、塑膠製品。影響出口金額高達130億美元。
近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公開證實,他已下令國防軍啟動『全面佔領加沙』的軍事計畫,目標是『徹底終結哈瑪斯』,並將治理權移交予親以色列的阿拉伯盟友。此舉不僅標誌著戰事的重大升級,也預示中東局勢可能迎來新一波全面動盪。
2025年「726大罷免」剛落幕,24席藍營立委全數守住,民進黨以「失敗者」之姿走下火線。這場號稱台灣「史上最大的罷免戰」,最終展現了台灣民主發展上,公民理智與成熟的展現。根據最新出爐的《美麗島電子報》民調顯示,賴清德的信任度與施政的滿意度均雙雙創下就任以來新低。信任度僅僅只達37.2%,不信任占50.3%。
從這次7月25號北京所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中,端詳出中歐關係的最新演變與趨勢。同時在目前的中俄關係與中美對抗的雙重形勢下,歐盟這次對中國所施加的戰略壓力,似乎也未能奏效!
這次台灣號稱「史上最大規模大罷免」的政治風暴,可以說是展現了一次台灣民意的覺醒,也成為民進黨自暴其短,台灣民主成熟的分水嶺。而這次罷免行動最受爭議的是,不是由基層民意所發起。而是由民進黨高層去主導的政治操作。這種選輸了就翻桌不認帳的行為,真的成為了台灣民主最壞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