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穿越台灣海峽 中國三十年航母發展的歷史里程碑

avatar

黃楚楚

傳媒人/記者
作者:

黃楚楚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9月12日,是中國海軍發展歷程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首次通過台灣海峽,南下進入南海展開科研實驗與航行測試。對於外界而言,這並非僅僅是一艘巨艦的航行,而是象徵了:中國三十年的航母夢,從「學校」起步,到「過渡」階段,如今邁向真正的「藍水遠洋」能力。這一刻,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戰略格局轉變的標誌。

從遼寧艦的「學習」,到山東艦的「過渡」,再到福建艦的「深藍」跨越,背後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新華社)

三艘航母,代表三個時代

中國航母的發展可以清楚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艘-遼寧艦(001型)

三十年前,中國從烏克蘭購買未完工的「瓦良格號」,改造為「遼寧艦」。她採用滑躍起飛模式,艦載殲–15,但無法滿油滿彈升空,航程與掛載也受限。預警機也只能依靠直升機,遠洋作戰力不足。所以,可以說遼寧艦對中國擁有的第一艘航母所扮演的角色,如同一所『航母學校』,用來培養飛行員、磨練起降技術,讓中國跨出第一步。

第二艘-山東艦(002型)

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雖然仍是滑躍起飛,但建造過程已完全由中國自行完成。而且看出她的設計是更為成熟,如甲板運行效率更高,艦載機出動率增加….等等。但其限制依然存在,因為作戰半徑不足,所以遠洋的持續作戰力還是有限。可以將山東艦視為過渡之作,象徵中國具備自主造艦能力,卻仍受制於技術瓶頸。

第三艘-福建艦(003型)

福建艦是中國首艘電磁彈射航母,滿載排水量超過八萬噸。她將搭載「殲–35」隱形戰機、「空警–600」固定翼預警機,以及升級版「殲–15T」多用途戰機,組成完整的「艦載機五件套」。與此同時,福建艦可實現艦載機滿油滿彈彈射起飛,並與055型驅逐艦、核潛艇與遠洋補給艦組成航母戰鬥群。這意味著中國首次具備真正的「藍水攻防」能力,能長時間在遠洋投射力量。

從遼寧艦的「學習」,到山東艦的「過渡」,再到福建艦的「深藍」跨越,中國在短短三十年間走完了西方大國耗費半個世紀的道路,背後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福建艦的通過台灣海峽也帶有「宣示」的意涵。(新華社)

為何要選擇穿越南海?

西方媒體形容福建艦通過台灣海峽是「挑釁」,然而仔細分析便知,這一舉動更多是出於科研與實務考量。南海水域廣闊、水深適宜、氣候多變,是航母測試性能最合適的場所。福建艦需進行電磁彈射反覆實驗、艦載機批量起降演練、與護航艦艇的協同檢驗,這些都需要有足夠空間。

從另一角度看,福建艦的通過台灣海峽也帶有「宣示」的意涵。中國一直主張台灣海峽是中國的內水與國際水域的交匯區域,航母自北向南的航行,不僅僅是技術安排,更有著要昭告天下,兩岸事務不容他國插手,這是『這是中國內政,不容外人干涉』的政治訊號。

福建艦雖然僅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但其技術水準已經直逼美軍「福特級」。(新華社)

中美航母力量的消長

二戰後,美國以航母為基石建立起全球霸權。目前美國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每艘都能搭載上百架戰機,支撐著美國在全球七大洋同時展開軍事活動。然而,中國福建艦的服役,意味著美國長達七十餘年的「航母壟斷」正在被打破。

福建艦雖然僅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但其技術水準已經直逼美軍「福特級」,特別是電磁彈射的採用,使艦載機性能釋放度大幅提升。再加上中國造艦速度驚人,未來十年內或許能達到有六艘航母自造字建的規模,這會直接影響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航母優勢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種此消彼長的發展,不僅會改變區域軍事的平衡,也會讓美國「第一島鏈戰略受到根本性的衝擊」。過去,美國依靠航母與「島鏈封鎖」達到對中國的壓制,但如今中美兩大國卻可能出現「航母對航母」的正面競爭。 

從國際法角度,中國航母的行動並未違反任何公約。(新華社)

雙重標準的「航行自由」

美國與西方多年來打著「航行自由」旗號,頻繁派遣驅逐艦、巡洋艦進出南海,並與盟友在中國周邊進行大規模軍演。對此,美方總是辯稱是維護國際水域的通行權。然而,一旦中國航母通過台灣海峽,或在南海展開科研活動,便立即被渲染為、「挑釁」與「威脅」。這種雙重標準,恰恰揭示了美國霸權的強勢處裡國際敘事權的偏差。

從國際法角度,中國航母的行動並未違反任何公約。反而是美國的「長臂管轄」與「干預習慣」才是引發緊張的真正根源。 

在這個意義上,福建艦的現身既是中國海軍的里程碑,也是中美戰略競爭的新考驗。(新華社)

台灣因素與戰略博弈

福建艦通過台灣海峽,無可避免的會牽動台灣社會的敏感神經。部分輿論將其解讀為對台的「武力威懾」;但若從北京角度觀之,這更是一種「常態化」的活動:航母在中國自家近海航行不應被視為非比尋常的過度解讀。

真正需要警惕的,反而是美國是否會藉此強化「台灣牌」,加大對台施壓增加軍事預算,並進一步推動『印太戰略』對華圍堵。在這個意義上,福建艦的現身既是中國海軍的里程碑,也是中美戰略競爭的新考驗。 

這一躍進,既展示了中國科技實力,也折射出一個崛起大國在國際體系中日益增長的存在感。(新華社)

結語:航母時代的亞洲

福建艦的服役不單是中國海軍的實力象徵,更是象徵著亞太軍事格局的巨大變化。三十年間,中國完成了從「無航母」到「有航母』,再到「能遠洋」的飛躍。這一躍進,既展示了中國科技實力,也折射出一個崛起大國在國際體系中日益增長的存在感。

未來,台海與南海仍將是大國角力的前線。美國是否能接受一個具備「藍水海軍」的中國,西方能否調整長期以來的雙重標準,將決定亞太安全的走向。對中國而言,福建艦的啟航是起點而非終點;對世界而言,這艘巨艦所激起的波瀾,將遠遠超越她的航跡。 

對中國而言,福建艦的啟航是起點而非終點。(新華社)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解放軍「海峽雷霆-2025A」軍演 遠程火力打擊重要港口等演練
avatar
藍莓日報
福建艦海試順利 中國海軍三航母時代即將到來
avatar
藍莓日報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