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林昌琦」
現代城市生活裡,噪音已經世普遍存在的環境污染。呼嘯而過的汽車摁了長長喇叭聲、隔壁大樓大清早就在裝修,電鑽的聲音響徹雲霄…生活中充斥的各式各樣噪音,不僅讓人心浮氣躁,精神耗弱,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城市地區的噪音已經常超過85分貝,這樣的噪音狀態已知會對健康造成潛在的危害。噪音的主要來源包括交通運輸相關(如汽車、火車、飛機)、建築工地施工、以及商業活動的人因和相關支援設備噪音等。中心和工業區域,噪音問題尤其是在繁忙的都市環境裡更為明顯,對居民的生活品質可能產生嚴重的影響。台灣本身的研究顯示,台北市日間有32.80%、夜間有27.69%的居民暴露在超標的交通噪音中。
談到心血管疾病,大家最常聽到的風險因子是「壞膽固醇」LDL。然而,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還有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角色——脂蛋白(a),簡稱 Lp(a)。這個鮮少被檢測的血脂成分,可能是許多年輕患者心肌梗塞或中風的幕後黑手。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都市裡繁忙的腳步,速食與外賣充斥,加上同儕壓力,許多人由於對健康形象的誤解,可能只會過度關注體重和體型,而忽略了體內脂肪的分布。特別是內臟脂肪,也就是脂肪儲存在腹腔裡,圍繞著主要器官,如肝臟、腎臟和胰臟的四周。即使體型外觀正常,內臟脂肪過度囤積,仍可能對健康構成重大威脅。本文將探討內臟脂肪的疾病生理意涵、成因及相關的徵兆。
根據文獻報告,糖尿病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與身體如何處理葡萄糖(血糖)有關。全球有將近5億人罹患糖尿病,尤其是第二型糖尿病,而且這一數字還在持續穩定上升中。糖尿病不僅對人的整體健康構成威脅,還會大幅度增加心血管以及腎臟疾病等併發症的風險。因此,及早辨識糖尿病的徵兆至關重要,不在可以實現早期診斷、介入,並且藉由改善生活方式,降低後續健康問題的風險,可以大幅度的改善預後。本文章將探討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相關的疾病生理、成因與常見的徵兆。
心律不整是指心臟不規律的跳動,可能表現為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則。這種情況並不總是意味著心臟有嚴重的問題,但它絕對是心臟健康的重要指標。了解心律不整的疾病生理機制、成因及相關徵兆,對於及早發現和治療相關心臟疾病至關重要。
腎臟主要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是身體裡一個重要的排毒器官;大家每天排的尿就是由腎臟產生,同時也藉此調整體內水分與電解質的平衡。腎臟病早期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的徵召,臨床上所見,大部分病患都是在完全未先期察覺的狀態下,病情就已經進展到某種程度,不但增加治療的難度與複雜性,更惡化了預後。因此了解腎臟病的早期徵兆對於及時診斷與治療非常重要,本文將就腎臟病初期的徵兆及其潛在意義進行探討。
經濟艙症候群通常是指在長途飛行期間,由於空間狹窄、活動範圍局限,造成長時間坐著靜止不動、導致下肢深部靜脈形成血栓,血塊極有可能順著靜脈的血流,回流至肺部的肺動脈造成肺動脈栓塞,一旦發生大面積肺動脈栓塞,多半會造成生命徵象不穩定而產生很高的死亡率。
肺癌發⽣率的增加與空氣環境的污染必然有直接的關係,但是⼀般⼤眾都認為空氣污染只會對呼吸系統造成不良的影響。然⽽空氣污染,尤其是PM 2.5的顆粒,是⼀種顯著⼼⾎管疾病相關的環境風險因⼦。持續暴露在被污染的空氣中會極度增加各種⼼⾎管疾病的風險,其中包含了⼼肌梗塞、中風、⼼臟衰竭和⼼律不整。
近日內媒體上報導了一位世界知名的撞球選手,以及數位名醫,發生遺憾的猝死事件。
近期在媒體上見到某政治人物,以及影劇界人士,因為主動脈擴大的相關疾病,接受了外科手術治療或不幸發生猝死的遺憾。其實主動脈擴大只是一個可見的臨床表徵,可以由很多疾病的病理沿革而發生。這些事件也造成社會大眾接受了媒體的報導,卻沒有獲得足夠的背景知識,不由產生無謂的恐慌,經常到門診詢問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