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台海」
中國將東亞區域穩定視為核心利益,其中台海和平更是重中之重。近年來,日本部分政治人物提出「台灣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機事態」的論述,這不僅反映了其對外政策的轉向,更顯露其試圖突破戰後體制、加速軍事正常化的意圖。此舉無疑加劇了區域緊張局勢,對中日關係與東亞穩定構成嚴峻挑戰。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需要制定多層次、全方位的戰略應對方案,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同時,有效管控風險,維護區域和平穩定。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才剛剛上任,為何就立即敢踩中國紅線?其實這並不表示她單純是要代表「日本右翼」的傳統反中路線,而是有其深層的地緣政治邏輯。同時此舉也絕不是外界誤認的「挺台抗中」。而是她在一定的日本民意基礎下,以及也看透了「美日同盟」的重新洗牌,美國要求盟友「自費防衛」,不再擔任亞太安全保母。
共同社引述日本政府消息,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金井正彰17日訪問中國,將就首相高市早苗圍繞「台灣有事」的國會答辯,同中方進行協商,預計雙方明日會面。
2025年11月14日,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奉示約見日本外務事務次官船越健裕,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華錯誤言行提出嚴正交涉。
據央廣網報道,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於今日清晨公布三名台灣民進黨當局豢養的「台獨水軍」相關涉案人員,揭露台灣民進黨當局暗中操弄網絡分裂活動的真相,引發境外輿論對台海局勢的關注。
台灣軍方向美國增購的500枚愛國者三型增程型飛彈(PAC3-MSE)規劃在明年完成交運及部署作業,首批飛彈據傳將會在今年底運抵台灣,並部署於花東地區,強化東部空防戰力。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共同主辦的「台海防衛兵推」於6月10日至11日舉行,並於上月26日發表總結報告與新書。報告指出,報告指稱解放軍具備對台灣沿海任何地區實施三棲突襲登陸的能力。對此,退役中將帥化民、退役上校黃徵輝4日都認為,台灣地形有76%為中央山脈,若進入城鎮戰不僅不利,還缺乏可供民眾疏散或後勤運補的縱深空間。
據美軍媒體整合平台DVIDS網站新聞稿,在美國海軍五大湖區後備戰備暨動員指揮部(REDCOM GL)的召集下,美國海軍中西部地區共14個後備動員中心(Navy Reserve Centers,NRC)領導層,9月25日舉行會議,傳達包括明確備戰目標、加速動員程序以及確保後備戰力水準等重點,凸顯美軍目前不再將印太地區戰爭視為遙遠概念,而是迫切需求的現實,因此除了現役約33萬兵力之外,一旦爆發重大衝突,美軍計畫「可能須在30天內完成5萬後備海軍官兵的動員」,會議簡報則特別指出美國對包括日、韓以及關島的防衛承諾,凸顯出在美軍評估之中,前述地區可能在衝突中成為焦點。
當年古寧頭戰役的時候、中共四野的炮兵是非常厲害的。因為中共的炮兵是傳承蘇俄的炮兵和俄羅斯發明Katyusha rockets 火箭炮系統 、當時中共因為輕敵、沒有重用炮兵。反觀國軍是傳承美國、所以空軍比較強一些。
美國新安全中心(CNAS)最新報告《反制蜂群:保護聯合部隊於無人機時代》警告,中國「無人機蜂群」恐淹沒美軍。與中國的潛在戰爭,美國軍隊可能會被無人機蜂群淹沒,除非軍方更積極投資必要防禦系統,否則美軍在台海衝突將面臨失敗風險。報告指出,儘管五角大廈長期談論反無人機技術的必要性,但優先度卻未達應有規模,使美軍進入高階戰鬥時較弱。
2024年9月25日,中國自海南發射的一枚東風 - 31AG洲際彈道導彈,只用了二十分鐘,便突破美國苦心經營近八十年的「三大島鏈」的戰略,落點直逼夏威夷。這枚導彈不僅射程超過一萬兩千公里,更具備公路機動發射與分導多彈頭突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