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攤飄起橘子香的時候,就知道最療癒的季節來了!
橙黃的果皮摸起來飽實,剝開時汁水濺到手背,酸甜滋味在嘴裡擴散——誰能忍住不多吃幾顆?
但對高血壓朋友來說,這份甜蜜裡藏著幾個容易踩的「小陷阱」,可不是隨便吃都沒事。
 
    水果攤飄起橘子香的時候,就知道最療癒的季節來了!
橙黃的果皮摸起來飽實,剝開時汁水濺到手背,酸甜滋味在嘴裡擴散——誰能忍住不多吃幾顆?
但對高血壓朋友來說,這份甜蜜裡藏著幾個容易踩的「小陷阱」,可不是隨便吃都沒事。
先說橘子的「營養正反題」。
它含有的鉀元素是好東西,能幫忙把體內多餘的鈉趕出去,對穩定血壓有幫助。
可別急著放開肚皮享用,每100克橘子大約有9克糖,三四顆下肚,糖分就偷偷超標了。
要是血糖本來就不穩,這些糖會加重胰島素負擔,反而讓血壓晃動起來。
吃的「量與時機」更是門學問。
每天水果總量建議控制在200-300克,橘子不能獨占這份額,得和其他水果輪流吃。
時間也有講究,空腹吃容易刺激胃酸,飯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吃最剛好,胃裡有食物擋著,就不怕反酸燒心了。
千萬別榨汁喝,濾掉的橘絡裡全是寶——膳食纤维和黄酮類物質對血管好,榨汁後不僅營養流失,糖分還變得更集中。
最容易被忽視的是「藥物碰撞」。
橘子裡的柚皮苷、檸檬苦素,會和「他汀類」降脂藥、部分鈣通道阻滯劑搶著在肝臟代謝。
雖然不如葡萄柚那麼強烈,但搞不好會讓藥效變強或變弱。
吃藥和吃橘子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藥盒說明書也要仔細看,有的會特別提醒避開柑橘類。
還有幾個隱形坑要躲。
腎功能不好的朋友,別貪圖鉀元素多吃,可能加重腎負擔;胃不好的人少吃點,果酸太刺激;吃前一定要用清水或淡鹽水洗乾淨,果皮上的保鮮劑可不是鬧著玩的。
其實橘子從來不是「降壓神藥」,它只是健康飲食的一環。
不用因噎廢食,也別盲目狂吃,掌握好分量和時機,就能安心享受這份季節限定的甜蜜啦!
相關推薦
近期在媒體上見到某政治人物,以及影劇界人士,因為主動脈擴大的相關疾病,接受了外科手術治療或不幸發生猝死的遺憾。其實主動脈擴大只是一個可見的臨床表徵,可以由很多疾病的病理沿革而發生。這些事件也造成社會大眾接受了媒體的報導,卻沒有獲得足夠的背景知識,不由產生無謂的恐慌,經常到門診詢問相關的問題。
研究顯示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可降低高血壓風險、提升幸福感,反而不易肥胖;減肥宜早上運動,控血糖選傍晚,傍晚運動還能顯著降低死亡率。
近年來,一種名為「體外反搏治療」(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 EECP)的非侵入性療法,逐漸受到醫學界的關注。尤其對於糖尿病前期、高血壓、動脈硬化及心臟病風險族群,是一種具有潛力的輔助療法。EECP 是一種非侵入性、無須開刀的循環改善療法,它的原理類似於「替心臟做運動」,幫助血管恢復彈性、促進側枝循環(collateral circulation),進而改善血流、降低心臟負擔、修復受損的血管內皮細胞。
鹽攝取過量易引發水腫、血壓升高等問題,零食與調味料中藏有「隱形鹽」。控制攝取量需技巧,完全不攝取亦不健康,聽從身體信號是關鍵。
現代城市生活裡,噪音已經世普遍存在的環境污染。呼嘯而過的汽車摁了長長喇叭聲、隔壁大樓大清早就在裝修,電鑽的聲音響徹雲霄…生活中充斥的各式各樣噪音,不僅讓人心浮氣躁,精神耗弱,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城市地區的噪音已經常超過85分貝,這樣的噪音狀態已知會對健康造成潛在的危害。噪音的主要來源包括交通運輸相關(如汽車、火車、飛機)、建築工地施工、以及商業活動的人因和相關支援設備噪音等。中心和工業區域,噪音問題尤其是在繁忙的都市環境裡更為明顯,對居民的生活品質可能產生嚴重的影響。台灣本身的研究顯示,台北市日間有32.80%、夜間有27.69%的居民暴露在超標的交通噪音中。
早餐配粥的鹹鴨蛋含維生素 A、D 及易吸收蛋白質,惟鹽含量高,長期多吃恐增高血壓、腎損傷等風險。健康者偶吃無妨,有基礎病者需節制,控制量即可享美味。
哈瑞寶可樂軟糖被驗出大麻成分,家長及兒童食用後出現頭暈、嘔吐等症狀,涉事批次已緊急召回。專家提醒市民立即停用並退貨,購買食品時務必核對批次資訊,確保飲食安全。
TikTok 博主 Christine Connell 疑因男友放屁感染大腸桿菌引發七年鼻竇炎,事件引發網民熱議。醫學專家指摘傳播途徑極不可能,並揭示醫院環境或免疫力低下才是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