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油、醬油真的致癌?專家戳破網傳謠言

avatar

藍莓卷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卷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刷手機時總能看到「蚝油致癌」「醬油傷身」的說法,不少人嚇得連廚房調料都不敢碰。

難道鹽、醬油、蚝油這些「提鮮神器」,真的藏著致癌風險?其實真相沒那麼嚇人。

先說蚝油,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王浩教授早就澄清:蚝油主要是牡蠣提取的鮮味物質加谷氨酸鈉,這些成分都安全。

有人擔心高溫會讓谷氨酸鈉變致癌物,實際上它只會變成焦谷氨酸鈉,丟了鮮味而已,根本不致癌。

再看醬油,有人怕裡面的焦糖色素含 4 - 甲基咪唑,但正規產品的添加量都符合國家標準,正常吃沒問題。

就像一位餐廳老廚師,長期多用醬油、蚝油,後來查出胃息肉,醫生也說這是飲食、作息等多因素導致的,不能怪調料。

刷手機時總能看到「蚝油致癌」「醬油傷身」的說法,不少人嚇得連廚房調料都不敢碰。(示意圖來源:bilibili)

不過調料儲存的隱患要警惕。

蚝油、豆瓣醬這類調料,開封後不冷藏很容易滋生微生物,嚴重時還會產生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才是真致癌物。所以開瓶後一定要放冰箱,還得定期檢查保質期,變質了就趕緊丟。

其實我們更該擔心的是「三高」攝入超標。

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日均鈉攝入量超 10 克,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量的兩倍多,而鹽、醬油正是鈉的主要來源。

長期高鹽會讓血管負擔加重,誘發高血壓、動脈硬化。

高油會升高膽固醇,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

高糖不僅可能引發糖尿病,還會讓血液變粘稠,容易形成血栓。這些風險可比調料的爭議嚴重多了。

想吃得美味又健康並不難。

做菜時可以慢慢減少調料用量,用蔥姜蒜、檸檬汁等天然食材提鮮。

儘量別高溫爆炒,等食材炒熟後再放調料,減少調料在高溫下的變化。

買調料時看配料表,鹽排在前面的就少買,優選低鈉產品。

至於網上那些「致癌調料」的傳言,真不用太當回事。

只要科學用調料,平衡飲食,就能既享受美食,又守護好健康。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緊急召回】哈瑞寶可樂軟糖驗出大麻!家長必看:如何識別受污染批次?
avatar
藍莓卷
七年鼻竇炎元凶竟是男友臭屁?醫生拆解「史上最離奇感染」真相!
avatar
藍莓卷
日本米價瘋漲民眾直呼食唔起,誰偷了日本人的大米?
avatar
藍莓卷
解密!「丼」字由中國古字變日本國民美食嘅前世今生
avatar
藍莓卷
「波」變炸彈!9 歲混血犬險釀慘劇 養寵家庭須知 5 大防範要點
avatar
藍莓卷
從教師到「霍亨索倫親王」:德國男子騙倒英王查爾斯?
avatar
藍莓卷
「老煙槍」竟是 4 歲孩童!泰國社會福利漏洞暴露,網民:生而不養天理難容
avatar
藍莓卷
西班牙機場「殭屍軍團」現象:旅遊熱潮下的社會隱憂
avatar
藍莓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