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吃掉15斤醬油!為何外國人對這「中國廚房靈魂」愛不起?

avatar

藍莓卷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卷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在中國廚房裡,有一種調料從來不是「配角」,而是妥妥的「靈魂擔當」——那就是醬油。

據說每個中國人一年下來,能吃掉超過14瓶500毫升的醬油,折算下來差不多有15斤,這個數字簡直讓外國人驚掉下巴。

畢竟在歐美家庭,一瓶醬油能慢悠悠用上年半載;就連同樣愛吃醬油的日本,不僅口味、用途和我們大不相同,消費習慣也差了十萬八千里。

為何中國人對醬油愛得深沉,外國人卻始終「提不起興趣」?

在中國廚房裡,有一種調料從來不是「配角」,而是妥妥的「靈魂擔當」——那就是醬油。(示意圖來源:pixabay)

這得從醬油的「前世今生」說起。

早在《詩經》裡,就有一種叫「醓醢」的肉釀醬品,只不過那時候是王公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直到北魏時期,才有了用豆子曬製的醬青,算是現代醬油的雛形。

從唐朝的「清醬」到宋代正式定名「醬油」,它早就深深紮根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裡。

傳統醬油要經過三個月以上的日晒夜露,靠高鹽稀態發酵出醇厚香氣。

後來雖有技術改良,但那股熟悉的老味道,早已刻進了中國人的記憶裡。清晨的豆腐腦、午後的紅燒肉,少了一勺醬油,總覺得缺了點兒靈氣。

清晨的豆腐腦、午後的紅燒肉,少了一勺醬油,總覺得缺了點兒靈氣。(示意圖來源:pixabay)

外國人吃不慣,首先是烹饪方式不對付。

中國人講究「五味調和」,出鍋前十幾秒淋入醬油,鮮香又不膩;而歐美人愛用烤箱,180度高溫烤半小時,醬油裡的糖分和氨基酸容易焦化發苦,口感瞬間拉胯。

再者口味也不合拍,老外偏愛酸甜的番茄醬、沙拉醬,對中國醬油的咸鮮風格自然不感冒。

更關鍵的是推廣思路的差異。

日本醬油原本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後來根據當地人口味調整,不僅減鹽加麥,還開發出昆布、梅干等各種口味,靠廣告和試吃培養外國消費者習慣,在美國市場佔據60%份額。

而多數中國醬油只在華人超市銷售,很難走進外國人的日常。

不過不用擔心,中國醬油在東南亞、非洲等地的接受度正在逐年提高。

畢竟飲食習慣是長期的文化沉澱,15斤醬油背後,是中國人對生活滋味的堅持。

這瓶穿越千年的調料,不僅調和著菜餚的味道,更串起了中國人的生活記憶,成為無法替代的飲食標記。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蚝油、醬油真的致癌?專家戳破網傳謠言
avatar
藍莓卷
日本方形西瓜 1 萬日元!中看不中吃背後嘅秘密:設計、文化同商機大拆解
avatar
藍莓卷
【全面評測】Switch 2 深度評測!性能勁過 PS4 但玩兩粒鐘就要叉電?
avatar
藍莓卷
iPhone 17 傳聞大拆解!蘋果又要顛覆手機界?果粉準備破財啦!
avatar
藍莓卷
九牙 Labubu 跨界當「門神」!香港潮玩與媽祖文化碰撞成網絡熱話
avatar
藍莓卷
泡泡瑪特「黃金時代」!全球唯一薄荷色 LABUBU以 108 萬天價成交!
avatar
藍莓卷
六日五夜遊重慶,世紀遊輪逛巴蜀
avatar
王善勇
深圳「馬爾代夫」玻璃海 暑期將上新玻璃船專案
avatar
藍莓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