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長白髮?白髮與年齡的祕密

avatar

陳韋汝

醫療衞生界
作者:

陳韋汝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白髮不是一夜長成,也不只是「老化」的象徵。
它反映了身體細胞的壓力、營養狀態與修復速度。
年齡確實影響白髮,但生活方式更是關鍵加速器。

為什麼會長白髮?

頭髮的顏色來自於毛囊裡的黑色素細胞(Melanocytes)
這些細胞會製造「黑色素」,讓頭髮呈現黑、棕或深色。 

當黑色素細胞逐漸失去活性或死亡時,新長出來的頭髮就會缺乏色素而變白。
 這是一個自然的生理老化現象,但出現的速度與年齡、基因、壓力與生活習慣都有關。 

簡單說: 白髮,是你的毛囊在「透露」身體修復速度的變化。 

白髮,是你的毛囊在「透露」身體修復速度的變化。

年齡與白髮的關係

一般人什麼時候開始長白髮? 

研究顯示,白髮出現的平均年齡有「族群差異」: 

  • 亞洲人:約 30~35 歲開始
  • 白種人:約 25~30 歲
  • 非洲人:約 40 歲之後

若在這年齡以前大量出現白髮(例如 20 歲前明顯變白),
醫學上稱為「早發性白髮(Premature Graying)」。
這往往與遺傳、營養缺乏、壓力或內分泌異常有關。

基因佔一半,生活方式佔另一半

在白髮的形成中,基因確實影響深遠。
研究指出,一個名為 IRF4 的基因會調控黑色素生成,
若這個基因活性較低,黑色素細胞提早退化,白髮會提早出現。
然而,另一半關鍵來自後天:
長期壓力、抽菸、熬夜、缺乏維生素 B 群與礦物質,
都會透過「氧化壓力」與「自由基」加速黑色素細胞凋亡。

研究顯示,白髮出現的平均年齡有「族群差異」

「老化型白髮」與「壓力型白髮」的差別?

老化型白髮 :40歲後逐漸出現、均勻分佈於整頭,幾乎不可逆。
壓力型白髮 :短期劇烈壓力後 、局部快速變白(如前額、鬢角),若壓力解除,有機會恢復部分色素。
營養型白髮 :飲食不均、缺乏維生素B12、銅、鋅 ;頭髮乾脆、脆弱 ,補充營養後可改善。

近年哈佛與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指出,
壓力真的會讓頭髮變白,原因在於交感神經長期亢奮,
會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使毛囊內的色素幹細胞被「強迫分化」,提早消耗殆盡。
換句話說,壓力讓頭髮「提前退休」。

能預防白髮嗎?

均衡飲食、補足營養 

黑色素細胞合成需要多種營養: 

  • 維生素 B12、B6、葉酸:幫助DNA修復與代謝
  • 銅、鋅、鐵:為黑色素酶提供活化因子
  • 抗氧化食物:如藍莓、番茄、堅果、綠茶可減少自由基損傷

建議以天然食物為主,而非過度依賴保健品。
 
穩定作息與紓壓
慢性壓力與睡眠不足是現代人早白的主因。
嘗試每天固定睡眠時間、運動、深呼吸、冥想或散步,
都能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保護毛囊細胞。

遠離氧化環境
吸菸、曝曬與染燙過度都會製造自由基,
破壞頭皮與毛囊環境。
可使用含抗氧化成分(維生素E、綠茶萃取)的頭皮精華液,
幫助減緩氧化壓力。

保持頭皮血流順暢
每天花幾分鐘按摩頭皮,促進循環。
血液能帶來氧氣與營養,也能清除代謝廢物,
幫助色素細胞維持活性。 

慢性壓力與睡眠不足是現代人造成提早產生白髮的主因。

白髮與「生理年齡」的暗示

白髮其實不只是外表問題,它有時反映了身體老化速度
若在 30 歲前就大量出現白髮,
往往伴隨代謝壓力、慢性發炎、營養不足、荷爾蒙失衡。
這些都是「身體比實際年齡老」的警訊。 但反過來說,若能維持健康飲食、好睡眠、少壓力、勤運動,
即使到了 50、60 歲仍能保持黑髮比例較高。
頭髮,其實是身體的「健康晴雨表」。 

結語:白髮不是老,而是提醒

白髮並不代表衰老,而是身體在提醒你——「該慢下來,好好照顧自己了。」 

當我們調整生活習慣、讓身體修復能力恢復,
不只是髮色,也會發現精神、皮膚與代謝都更穩定。 

真正的青春,不是沒有白髮,
而是即使白了,也依然健康、有光澤、有活力。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整形,讓你變美還是變危險?
avatar
陳韋汝
你的腎臟還好嗎?九成病人發現時已經來不及需要洗腎了
avatar
林昌琦
心律不整:警惕心臟健康的信號
avatar
林昌琦
早期發現糖尿病———關鍵性健康指標
avatar
林昌琦
身體的內臟脂肪有多可怕?
avatar
林昌琦
你細胞的電池老化了嗎?
avatar
陳韋汝
二尖瓣脫垂是什麼?
avatar
林昌琦
頑強的心血管惡魔—脂蛋白LP(a)
avatar
林昌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