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部都會區從規劃邁向實質建設,如何破解跨境協調、產業發展與制度壁壘等難題,成為香港社會關注的焦點。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成功實踐,為北都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範本。筆者認為,北都不應僅是土地開發項目,而必須成為制度創新與治理模式的系統性升級,其成功關鍵在於從以下三方面汲取臨港經驗:
一、以「制度型開放」取代「政策優惠」,構建特殊經濟功能區
臨港新片區的核心競爭力,並非傳統稅收優惠,而是以「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為核心的「六自由」制度體系。它被賦予「特殊經濟功能區」的定位,享有在制度層面先行先試的自主權。
對北都而言,香港特區政府應積極向中央爭取,將其明確定位為 「『一國兩制』下規則銜接與跨境合作的特殊示範區」 。這意味著北都的建設必須超越房地產開發思維,聚焦於在「一國兩制三法域」框架下,實現與內地、尤其是深圳的深度制度對接。當務之急,是推動訂立跨境合作專項法律,為制度創新提供穩定、透明的法治保障。例如,當前河套地區的科研樣本跨境檢測需耗時數週,若能在北都試點「白名單」制度,縮短至數天,將極大激活深港科創合作區的研發活力。
二、設立「超級統籌機構」,破解治理碎片化難題
臨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高效、權威的管理委員會體制。該機構被賦予充分自主權,能跨部門整合資源,實現「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有效避免了傳統官僚體系下的推諉與低效。
反觀香港,目前「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的權力與資源有限,難以協調複雜的跨域、跨部門事務。北都必須建立一個由行政長官親自領導、並獲充分授權的 「北部都會區發展管理局」 。該機構應能統籌規劃、土地、環保、產業政策乃至與內地的跨境協調,成為一個權責對等的「超級項目交付單位」。這需要突破現有行政架構的壁壘,需要非凡的政治決心。更重要的是,在此機構下設立與廣東省、深圳市的實體化聯合辦公機制,實現「規劃共建、利益共享」,從根源上解決跨境協調的「老大難」問題。
三、聚焦「硬核科技」與「產城融合」,打造發展新引擎
臨港精準鎖定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硬核科技」產業,通過引進特斯拉等龍頭企業,帶動整個產業鏈集群式發展。同時,它致力於建設「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新城,同步配套高品質住宅、國際學校與醫療文化設施,避免淪為「產業孤島」。
北都的產業發展,必須堅定不移以創科為核心,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香港具有明顯優勢的領域。政府應實施「產業鏈精准招商」,正如臨港引進特斯拉一樣,北都也需瞄準一兩個能夠帶動全局的「鏈主」企業,實現突破性發展。要充分利用香港國際化的科研環境、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頂尖高校資源,與北都的新發展空間形成優勢互補。在城市規劃上,必須將住房、交通、教育、生態空間等城市功能與產業佈局同步推進,將北都建設成為香港首個全域性的 「智慧低碳新城」 和 「國際人才社區」 ,從根本上提升對全球頂尖人才的吸引力。
結論:北都的使命是成為制度創新的「轉換器」
香港北部都會區的歷史使命,不僅是拓展發展空間,更在於成為「一國兩制」實踐的新典範。它應學習臨港「大膽闖、大膽試」的精神,在數據跨境流動、專業資格互認、跨境資金管理等領域實現突破,成為打通粵港規則壁壘的「轉換器」。
唯有通過深刻的制度創新,北都才能從香港的區域規劃,升格為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支點,為香港的長期繁榮注入決定性動能。
北部都會區可向上海臨港學什麼?制度創新是破局關鍵
陳承宇
陳承宇
相關推薦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必須突破傳統思維,確立其作為「一國兩制」下規則銜接與跨境深度融合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的戰略定位。這一定位需要通過爭取國家授權,獲得在數據跨境、金融開放、人才流動等關鍵領域的制度試驗權,同時對接CPTPP、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開展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等系統性壓力測試。筆者意為在此基礎上,北部都會區應當強化其雙循環樞紐功能,通過建設離岸貿易中心與跨境供應鏈管理中心,成為聯通國內國際市場的重要戰略節點。
在全球格局深刻變革與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的戰略背景下,香港「北部都會區」正面臨從基礎設施「硬聯通」向制度規則「軟銜接」的歷史性跨越。面對「一國兩制三法域」獨特格局下的制度性摩擦,北都亟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深度融合工信部「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體系,構建跨境產業協同新範式。這不僅關乎香港本地的產業升級,更承載著為國家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提供制度試驗場的重要使命。
關於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本地大學與「專精特新」企業協同發展,共同支撐北部都會區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戰略構想,筆者認為關鍵在於構建一個環環相扣、生生不息的創新生態系統。此系統應以實驗室的原始創新能力為源泉,以大學的人才與基礎研究為根基,以「專精特新」企業的市場洞察與工程化能力為轉化通道,最終在北部都會區實現產業升級與經濟轉型。
北部都會區元朗牛潭尾新發展區詳細規劃曝光,以創新科技與高等教育為重心,大學城規模約為港大兩倍,鐵路上蓋商住樓面約 651.8 萬平方呎
筆者主張構建了一個以「國家級複合戰略」為頂層設計,以立法驅動與制度創新為核心手段、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標的、以北部都會區為關鍵試驗田的較宏大發展範式實現。筆者認為在百年變局下,國家與區域的競爭已從傳統的「點狀突破」升維至體系化競爭,未來國家的競爭力源於科技、產業、規則、文化與空間等多個維度的協同演進與系統集成。為此,筆者在國家立法題案中提出了「四維協同」的戰略框架,旨在將潛在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的全球競爭優勢。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中,立法工作的協同機制正在不斷完善。筆者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繫點諮詢專家,通過工作實踐深刻體會到"一國兩制"下立法建言工作的系統性與創新性。這種跨越地域、融合專業的協作模式,不僅豐富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內涵,更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取消香港及中國小額包裹的「商品免稅額」(de minimis)關稅豁免,措施將於 5 月 2 日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