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協同,立法驅動:論國家級複合戰略下的大灣區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新範式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筆者的研究主張構建了一個以「國家級複合戰略」為頂層設計,以立法驅動與制度創新為核心手段、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標的、以北部都會區為關鍵試驗田的較宏大發展範式實現。筆者認為在百年變局下,國家與區域的競爭已從傳統的「點狀突破」升維至體系化競爭,未來國家的競爭力源於科技、產業、規則、文化與空間等多個維度的協同演進與系統集成。為此,筆者在國家立法題案中提出了「四維協同」的戰略框架,旨在將潛在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的全球競爭優勢。

首先,在「硬實力協同」維度,筆者強調科技創新鏈與產業生態的深度融合。這要求不僅透過「新型舉國體制」攻克「卡脖子」技術,更需前瞻佈局空天經濟、人工智能、量子資訊等未來產業。具體到粵港澳大灣區,北部都會區應扮演核心載體角色,同時精準聚焦積體電路、生命健康等「硬核科技」與「專精特新」企業,構建從創新型中小企業到製造業單項冠軍的梯度培育體系。透過立法並規劃設立跨境創新基金、知識產權證券化等金融工具等,並借鑑上海臨港引進特斯拉的「鏈主」模式,實現產業生態的集群式突破,為國家掌握發展主動權提供產業支撐。

其次,在「軟實力協同」維度,筆者主張透過規則現代化與數據要素化來賦能發展。核心在於破解「一國兩制三法域」下的制度性摩擦,建議透過《北部都會區跨境合作促進條例》、數據跨境「負面清單」等系統性立法,實現規則銜接,將大灣區合規成本大大降低。香港可憑藉普通法體系成為亞太數據樞紐與國際爭議解決中心,而澳門則可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的數據合規認證平台,共同推動國內規則與國際高標準對接,從國際規則的「接受者」轉變為「共同制定者」。

第三,在「向心力協同」維度,筆者注重文化影響力與社會凝聚力的雙重提升。一方面,透過題案《跨境文化藝術交流促進條例》及支持打造「粵港澳文化藝術節」等品牌,融合中西與中葡文化特色,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另一方面,透過區域協同立法促進社會公平與共同富裕,將「灣區所能」導向「山區所需」,築牢高質量發展的社會根基,實現「國強」與「民富」的統一。

最後,在「空間力協同」維度,筆者著力於區域一體化與全球連接的優化佈局。粵港澳大灣區被視為實施複合戰略的最佳試驗場,其成功關鍵在於從「硬聯通」邁向「軟銜接」。為此,期待成立強而有力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管理局」等超級統籌機構,並設立「港澳協同發展基金」,推動跨境PPP合作。北部都會區的使命,正是作為「制度轉換器」,在河套等特定區域先行先試,將成功經驗推廣至橫琴、南沙乃至全國,最終將大灣區從「世界工廠」昇華為「世界腦庫」,逐步支持構建中國鏈接全球的創新網絡。

總結而言,筆者期待全部主張構成了一個邏輯嚴密、環環相扣的戰略系統:以制度創新為破局關鍵,以系統性立法為實施工具,以四維協同為驅動邏輯,最終目標是推動香港從「超級聯繫人」蛻變為「價值創造者」,推動大灣區以至全國從「追趕者」轉變為新賽道的「定義者」與「引領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構建起持久而強大的綜合競爭力。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香港至烏魯木齊新航線:深化大灣區融合與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里程碑
avatar
陳杰
粵港澳大灣區因應中美貿易長期停擺的深化策略與具體行動方案
avatar
陳承宇
系統性立法驅動: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十年的變革性經濟前景
avatar
陳承宇
立法驅動,港澳共贏:構建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avatar
陳承宇
港車北上10.13起免禁區紙!年慳540元 惠及10萬車主 跨境遊更方便
建構「專精特新」跨境生態體系的創新路徑
avatar
陳承宇
港深聯動,空天一體:構築大灣區未來產業新高地
avatar
陳承宇
北部都會區可向上海臨港學什麼?制度創新是破局關鍵
avatar
陳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