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建言中的多維協作:從基層實踐到國家治理的融合創新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中,立法工作的協同機制正在不斷完善。筆者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繫點諮詢專家,通過工作實踐深刻體會到"一國兩制"下立法建言工作的系統性與創新性。這種跨越地域、融合專業的協作模式,不僅豐富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內涵,更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經驗。

一、立體化協作網絡的系統架構
在立法建言的多維體系中,各參與主體形成了層次分明、功能互補的有機整體。基層立法聯繫點專家作為體系的"感知終端",既要敏銳捕捉社會生活的細微變化,又要運用專業智慧將其轉化為具有建設性的立法建議。筆者在履職過程中,既深入社區傾聽民意,又通過專業分析提煉共性訴求,這種雙重能力使其成為連接基層實踐與立法決策的重要紐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承擔著"雙向傳導"的關鍵職能。他們既要準確理解國家立法意圖,向香港社會做好解釋說明;又要深入把握香港特殊情況,在國家立法中恰當反映香港訴求。而港區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則肩負著"價值平衡"的使命,需要在多元利益中尋求最大公約數,確保立法決策既符合國家整體利益,又兼顧香港特殊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本地立法會議員在這一體系中同樣發揮著獨特作用。他們通過參與立法會相關事務委員會的工作,將來自基層的建議轉化為具體的立法提案,並在立法會平台上推動討論,形成與全國立法工作的良性互動。

二、協同機制的實施路徑與創新實踐
在法律草案徵求意見過程中,多維協作展現出顯著效能。在某個《科技進步法》修訂期間,筆者組織的大灣區科技企業調研發現,科研設備跨境使用、研發數據共享等環節存在制度障礙。這些發現與港區代表收集的香港科技界訴求相互印證,共同促成了法律中"跨境科研協作機制"的設立,為創新要素流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重大立法項目中,協作機制更顯重要。在推動《北部都會區跨境PPP合作促進法》的立法過程中,多維協作模式發揮了關鍵作用。筆者基於對大灣區建設的實地調研,系統梳理了商事登記、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的規則銜接問題,這些實證材料通過積極研究,最終形成了"規則對接試點機制"等創新立法題案。期待法案通過建立清晰的法律框架,不僅能有效吸引社會資本,預計帶動超過5000億港元投資,創造約50萬個就業崗位,更將解決跨境協調、法律適用等核心難題,顯著提升區域合作效率。

三、協作機制的創新價值與發展空間
這一協作體系的核心優勢在於構建了全方位的意見吸納機制。基層聯繫點確保"原汁原味"的民意能夠直達決策層面,港區代表保證香港特殊訴求得到充分表達,法工委則實現不同層面意見的系統整合,協作過程本身也是凝聚共識的重要途徑。在文化領域立法協商中,筆者提出的"文化交流基地建設"方案與港區代表倡導的"青年藝術交流計劃"經過多輪討論,也將形成了覆蓋大灣區全域的文化交流網絡。這種通過協商達致的共識,不僅體現在法律條文上,更深化在各方參與者的理解中。

為進一步提升協作效能,建議在以下方面持續優化:首先,建立常態化的信息共享平台,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立法信息的及時互通;其次,完善意見反饋機制,讓建言者能夠跟蹤建議處理進展;最後,拓展協作領域,從傳統的經濟民生向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延伸。

四、實踐啟示與制度價值
筆者的履職實踐表明,有效的立法協作需要把握三個關鍵: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從實際需求出發提出建設性意見;二是注重專業支撐,確保建議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三是強化系統思維,在全局中定位局部,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這種多維協作模式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具體立法成果上,更展現在其示範效應中。它為"一國兩制"實踐提供了新的註腳,展示了內地與香港在法治領域的創新合作;它豐富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形態,證明了基層智慧能夠通過制度化渠道影響決策;它也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探索了可行路徑,彰顯了中國式民主的獨特優勢。

結語
從社區調研到國家立法,從專業建議到制度創新,筆者與各立法參與主體的協作實踐,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民主立法生態系統。這個系統既保證了立法工作的專業性,又增強了立法過程的民主性;既尊重了香港的特殊情況,又維護了國家的整體利益。隨著這一協作機制的不斷完善,它必將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為國家治理現代化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最終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中國特色協商民主實踐方案。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粵港澳大灣區因應中美貿易長期停擺的深化策略與具體行動方案
avatar
陳承宇
築牢國安防線 確保「一國兩制」沿正軌前行
avatar
容海恩
以史為鑑,愛國同心:在民族復興征程中續寫富足新篇
avatar
陳承宇
持續優化及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培養兼具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未來社會棟樑
avatar
郭玲麗
北部都會區發展建言:以制度創新引領深港融合新篇章
avatar
陳承宇
東方智慧勝西方對抗:全球首個國際調解院於香港成立,解讀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avatar
鄧雅文
舊灣仔警署活化,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中國方案為全球治理開新局
avatar
陳杰
北部都會區可向上海臨港學什麼?制度創新是破局關鍵
avatar
陳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