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猝死,其實早有警訊!

avatar

林昌琦

醫療衞生界
作者:

林昌琦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近日內媒體上報導了一位世界知名的撞球選手,以及數位名醫,發生遺憾的猝死事件。彷彿生命突然中斷,留下無限的遺憾。猝死是指在毫無明顯前兆的情況下,突然發生意外的死亡。造成猝死的原因非常多元化,很多都在事前有些許的蛛絲馬跡,但多半被忽視,造成不可磨滅的創傷。 

猝死是指在毫無明顯前兆的情況下,突然發生意外的死亡

原因

 1.          心血管疾病 

包含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病變族群、各式心律不整、動脈剝離、以及包含心肌梗死、心絞痛的冠心症族群等。 

2.          非心血管疾病 

包含阻塞與出血性的腦血管病變、創傷、意外、低血糖、電解質異常以及肺動脈栓塞等。 

3.          心理因素 

強烈的心理因素,包括驚嚇、焦慮、壓力反應等等,都可能引發包含心律不整在內,各式的心臟問題。 

預防措施

 1.          提升醫學常識,辨別危險症狀 

特別在已有心臟病病史的族群,應該學習對病情的自我監測,並且注意本身症狀的改變。尤其是像心悸、胸痛、氣促、運動耐受性不良等等的症狀,一旦無預期發作,不管是頻率或是嚴重程度改變,都應該及時就醫,不得延誤。 

2.          學習急救方法 

學習心肺復甦術以及傻瓜電擊器的使用方式,在遇到緊急情況下可以拯救生命,不但助人又利己。  

3.          調整生活方式 

戒煙、限酒、改變熬夜的習慣、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高鹽、高糖以及高油的食物、規則而適度的運動與維持合宜的體重。 

4.          消弭壓力與控管情緒 

學習生物回饋等等壓力管理技巧,例如冥想、瑜伽、規律調息等方式,目的在減少本身的焦慮以及環境產生的壓力。在面臨重大的生活變故時,務必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或治療。  

5.          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接受相關的健康檢查,尤其是明顯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族群。 

6.          控制風險因素與維持規則治療 

經由各種方式控管心血管疾病的各種風險因素至為重要,尤其對於之罹病的族群,更應該注意的是要遵從醫師的指示,不但按時服藥,更要定期追蹤檢查。 

 

結論

猝死是人生中非常不幸的、生命無預期中斷的慘劇,許多原先可以替國家社會貢獻良多的年輕生命就此消失,實在是無形而巨大的資源損失。透過以上的措施,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猝死的風險;尤其是具有高風險的族群,定期健康檢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最有效的預防策略。 

你以為年輕可以熬夜、暴飲暴食、工作過勞、運動靠緣分,反正撐得住就好? 但醫生說的更現實:你現在撐住的,不代表你的身體沒有在記帳。 這集我們找來生活作息超反常的導演,聊聊那些以為年輕就免疫、其實早已偷偷負債的日常。從胃痛、暴瘦、到情緒崩潰,每一次身體亮紅燈,都是在提醒,欠的,早晚要還。 📍為什麼偶爾運動、吃保健品,不一定能補回熬夜傷害? 📍醫師最常見的年輕人「輕忽型病症」有哪些? 📍面對鋪天蓋地的健康資訊,我們真的懂怎麼分辨真假嗎? 現在,不只要為工作負責,也該學會為自己的身體負責。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炎炎夏日運動員的「抗熱小妙招」,普通人也能用!
avatar
藍莓卷
年輕不等於健康
avatar
林昌琦
你知道心臟主動脈擴大是隱形殺手嗎?
avatar
林昌琦
高血脂是血管裡的「不定時炸彈」,你還在輕忽嗎?
avatar
陳韋汝
PM2.5正在偷走你的健康
avatar
林昌琦
你正在忽視的健康危機—糖尿病前期是血管的隱形殺手
avatar
陳韋汝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