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媒體上報導了一位世界知名的撞球選手,以及數位名醫,發生遺憾的猝死事件。彷彿生命突然中斷,留下無限的遺憾。猝死是指在毫無明顯前兆的情況下,突然發生意外的死亡。造成猝死的原因非常多元化,很多都在事前有些許的蛛絲馬跡,但多半被忽視,造成不可磨滅的創傷。
原因
1. 心血管疾病
包含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病變族群、各式心律不整、動脈剝離、以及包含心肌梗死、心絞痛的冠心症族群等。
2. 非心血管疾病
包含阻塞與出血性的腦血管病變、創傷、意外、低血糖、電解質異常以及肺動脈栓塞等。
3. 心理因素
強烈的心理因素,包括驚嚇、焦慮、壓力反應等等,都可能引發包含心律不整在內,各式的心臟問題。
預防措施
1. 提升醫學常識,辨別危險症狀
特別在已有心臟病病史的族群,應該學習對病情的自我監測,並且注意本身症狀的改變。尤其是像心悸、胸痛、氣促、運動耐受性不良等等的症狀,一旦無預期發作,不管是頻率或是嚴重程度改變,都應該及時就醫,不得延誤。
2. 學習急救方法
學習心肺復甦術以及傻瓜電擊器的使用方式,在遇到緊急情況下可以拯救生命,不但助人又利己。
3. 調整生活方式
戒煙、限酒、改變熬夜的習慣、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高鹽、高糖以及高油的食物、規則而適度的運動與維持合宜的體重。
4. 消弭壓力與控管情緒
學習生物回饋等等壓力管理技巧,例如冥想、瑜伽、規律調息等方式,目的在減少本身的焦慮以及環境產生的壓力。在面臨重大的生活變故時,務必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或治療。
5. 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接受相關的健康檢查,尤其是明顯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族群。
6. 控制風險因素與維持規則治療
經由各種方式控管心血管疾病的各種風險因素至為重要,尤其對於之罹病的族群,更應該注意的是要遵從醫師的指示,不但按時服藥,更要定期追蹤檢查。
結論
猝死是人生中非常不幸的、生命無預期中斷的慘劇,許多原先可以替國家社會貢獻良多的年輕生命就此消失,實在是無形而巨大的資源損失。透過以上的措施,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猝死的風險;尤其是具有高風險的族群,定期健康檢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最有效的預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