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比賽或訓練當天的應急措施,平時也要注意鍛煉身體,提高自己對高溫的耐受能力。特別是在日本,夏天又熱又潮濕,對身體的負擔非常大。
想要在這麼熱的環境下還能保持好狀態,光靠當天的辦法可不行。
1.進行耐熱適應訓練
簡單來說,就是讓身體慢慢習慣高溫。一般來講,在真正進入炎熱夏天之前,大概 6 月左右,花上 1 到 2 周的時間來做這個訓練。
很多運動員因為平時就堅持在戶外運動,氣溫是一點點升高的,所以很多時候不用特意做耐熱適應訓練,也能適應夏天的高溫。
但是,如果遇到像去海外參加國際比賽這種情況,氣溫一下子變化很大,耐熱適應訓練就非常重要了。
比如,在日本大冬天的時候,跑到東南亞或者南半球的國家去比賽,如果不提前進行耐熱適應訓練,不僅比賽表現會受影響,中暑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那冬天怎麼進行耐熱適應訓練呢?
可以在人工製造的高溫環境中運動。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從氣溫剛開始升高的時候,就可以慢慢增加在戶外活動的時間,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做一些耐熱適應訓練,這樣是比較好的。
2.養成良好的沐浴習慣
這也算是耐熱適應訓練的一部分哦。目的就是讓身體能更好地出汗。
大家知道嗎,中暑等因為高溫導致狀態不好的一個原因,就是身體不能充分出汗(通過皮膚表面的汽化熱把熱量散出去)。所以,在天氣變熱之前,我們就要好好利用浴缸,把身體泡暖,養成容易出汗的體質。
建議運動員用大約 40 度的熱水泡澡,每次泡 20 分鐘左右,最好早晚各泡一次。
夏天的話,泡半身浴也可以,因為半身浴能幫助散發積聚在頭部和上半身的熱量。不過,冬天泡澡的時候,就要把肩膀和手臂都泡進去,讓身體充分暖和起來。
這是因為手臂上有從手延伸到背部的長神經,還有很多經絡,所以暖手臂和暖肚子一樣重要。等上半身暖和得差不多了,再改成半身浴也沒問題。
3.注重身體特定部位的鍛煉
要特別注意讓腹部(尤其是肚臍下面)和小腿保持柔軟。
在高溫的時候,我們會喝很多水,這樣膀胱和腎臟的負擔就會加重。內臟要是過度使用,就會變得疲勞、僵硬,呼吸也會變淺。這樣一來,身體能吸收的氧氣量就會減少,人就更容易感到疲勞了。
而小腿呢,它有一個很重要的「泵」作用,和全身的血液循環關係密切。所以,我們要注意調整身體,讓小腿時常保持像剛做好的年糕那樣柔軟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