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中國 2.0 衝擊美國,如何改變中美競爭格局?

avatar

鄭國鈞

專欄作家/評論員
教育界
作者:

鄭國鈞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作為《屈機小世界》的主持人,最近一篇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者的文章讓我頗有感觸。文章裏,兩位學者用「1.0」與「2.0」來描述中國的發展階段,字裡行間滿是對美國處境的擔憂。今天,我想以這篇報告為切入點,和大家聊聊中美競爭的核心問題 —— 這不只是技術或產業的較量,更是心態與格局的對決。

機械手臂的自動化生產設備(新華社)

中國「1.0」:工業化浪潮下的「中國衝擊」

學者們所說的「中國 1.0」,指的是我們從一窮二白走向工業化的階段。上世紀 70 年代末,中國開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大量勞動力從農村流向城鎮,廉價的服裝、家具、電子產品開始湧向全球市場。對美國而言,這場「China Shock」(中國衝擊)可謂措手不及。

報告中提到,1999 至 2007 年間,美國約 25% 的製造業崗位消失,學者將其歸因於中國廉價商品的衝擊。我在節目中曾舉過兩個典型例子:弗吉尼亞州的 Martinsville,曾是運動衣製造重鎮,如今因中國產能衝擊而沒落;北卡羅來納州的 High Point,過去以家具業聞名,現在當地工人面臨「無工可做」的困境。

但最值得深思的是美國的矛盾心態。他們既嫌中國商品「太便宜」,擠垮了本土產業;可當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他們本有機會重新接手這些產業時,又嫌「低端」不願做。正如我在節目中所說:「美國不是輸在中國太強,而是輸在自己既想要廉價商品,又不願彎腰賺辛苦錢。」這種心態,其實早已為後續的競爭埋下伏筆。

中國「2.0」:科技崛起讓美國更為緊張

如果說「1.0」是廉價製造的競爭,那麼「2.0」則是高科技領域的較量 —— 這也是哈佛學者最擔心的部分。報告中提到,2015 年後,中國開始從「製造大國」向「科技強國」轉型,在航天、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計算、核聚變等領域的突破,讓美國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的數據頗具說服力:2003 至 2007 年,美國在 64 項尖端科技中,有 60 項領先中國;但到了 2019 至 2023 年,中國反超領先 57 項,美國僅剩 7 項。這組數據背後,是中國在諸多領域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北斗系統與 GPS 分庭抗禮,C919 大飛機打破國外壟斷,超高音速導彈技術讓美國防禦體系面臨挑戰,量子計算研究更是走在全球前列。

美國從未想過,中國不僅能造出航母、航天飛船,還能在「高精尖」領域實現彎道超車。正如我在節目中感慨:「他們曾以為中國只會生產茶葉蛋,如今卻不得不面對我們在激光雷達、隱形戰機偵測等領域的突破 —— 這種心理落差,比技術差距更讓他們恐慌。」

美國的應對:矛盾與無力,暴露深層問題

面對中國的崛起,哈佛與麻省理工學者給美國提出了多項建議,但在我看來,這些建議恰恰暴露了美國的無力。他們建議美國聯合盟友對抗中國、吸引中國企業赴美投資以便「借鑒技術」、聚焦稀土等領域「必勝戰場」,甚至複製中國的產業政策。

但這些建議根本行不通。美國一邊指責中國「抄襲技術」,一邊又想引進中國企業「偷師」;一邊嫌低端製造「掉價」,一邊又抱怨國內就業流失;一邊高喊「全球化」,一邊又搞「關稅壁壘」。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態度,本質上是因為美國的全球化理念與中國截然不同:他們認為全球化是「掠奪資源、控制全球」,而中國則追求「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更關鍵的是,美國的「零和思維」讓其難以真正進步。他們總認為「中國贏就是美國輸」,卻忽視了自己的問題:基礎製造業空心化、科技研發投入分散、政策反覆無常(比如拜登的「通脹削減法案」實施三年就被撤銷)。正如我在節目中所說:「美國的衰落從來不是因為中國強大,而是因為自己沉迷於『老大』的舒適區,不願面對現實。」

結語:競爭的本質是「自己要強」,而非「別人要弱」

這場中美競爭,從來不只是技術或產業的較量,更是世界觀與發展理念的對決。中國從「1.0」到「2.0」的跨越,靠的不是「打壓別人」,而是「做好自己」—— 從工業化積累到科技創新突破,每一步都腳踏實地。

美國若想改變處境,該學的不是如何「對抗中國」,而是如何找回自己的節奏:重視基礎製造業、穩定政策預期、放下「老大」架子。否則,再多的戰略建議,也擋不住衰落的腳步。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細節 —— 比如哈佛學者具體提出了哪些建議,美國在稀土、芯片等領域的應對為何失敗,歡迎收看《屈機小世界》。我們一起透過數據與現象,看清中美競爭的真相。

畢竟,一個國家的真正強大,永遠取決於自己向前走的決心,而非向後看的焦慮。

美國擋不住北京全面主宰,中國 2.0 衝擊讓特朗普慌張失措!|China Shock 再升級!中國從廉價製造到高科技霸權,美國製造業屍橫遍野?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
國泰禁機組人員攜帶充電寶 安全與效率需求宜平衡
avatar
于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