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美俄峰會 2025——誰是背後的真正贏家?

avatar

鄭國鈞

專欄作家/評論員
教育界
作者:

鄭國鈞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2025年8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阿拉斯加的埃爾門多夫-理查森空軍基地舉行了一場備受矚目的峰會。表面上,這場會談旨在緩解俄烏戰爭的緊張局勢,尋求一個「永久和平」的可能性。就連會議之後的發報場的佈景都寫滿了 Pursuing Peace(追求和平)的字眼。但如果仔細分析峰會的背景、議程以及各方的反應,就會發現,這場政治戲碼的真正贏家可能並非表面上的當事國,更非什麼「追求和平」,而是隱藏在幕後、操控著全球棋局的勢力。 

俄羅斯的外交勝利?

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普京似乎在峰會中取得了「重大勝利」。根據俄羅斯官方媒體的報導,普京成功說服特朗普不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並在會談中推動了「凍結戰線」的提案。該提案要求烏克蘭從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完全撤軍,換取俄羅斯承諾不再對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地區發動新的攻勢。

這一結果不僅提升了普京在國內的威望,還讓他得以向國內民眾宣示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的「強勢地位」。更重要的是,普京在峰會後公開邀請特朗普訪問莫斯科,進一步鞏固了俄美關係的「新篇章」。對普京而言,這場峰會的成果不僅僅是戰略上的收益,更是一場外交上的大秀,為其塑造了「和平締造者」的形象。特朗普與普京二人走在紅地毯上時,兩側列隊的是 F-22「猛禽」隱形戰機,如果這真是一個「和平會談」,何需這樣「秀肌肉」?特朗普的「排場」似是「江湖大佬扮善長人翁」,拿著武器跟你談和平一樣。一點和平的誠意都沒有。而普京則是「秀」著一副「猛龍過江」的姿態。二人都在借對方呈強,明顥是在「作勝利秀」。

然而,這種「勝利」真的如表面上那麼簡單嗎?俄羅斯雖然在外交上獲得了短期的優勢,但長期來看,這場峰會可能只是將全球局勢引向更深層次的不穩定。畢竟,俄羅斯的提案並未解決任何根本問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早已表態,拒絕接受領土割讓,認為這會削弱基輔的防禦能力,並為俄羅斯未來的侵略鋪平道路。因此,普京的策略看似短期上能獲成功,但實際上只是延續了地緣政治的僵局。

特朗普的政治算盤

對於美國總統特朗普來說,這場峰會的政治意義同樣重大。在國內,特朗普正面臨多重政治和法律挑戰,包括「2020年選舉爭議」的陰影以及對其政府內部腐敗的指控。通過這場「峰會勝利秀」,特朗普試圖轉移國內的注意力,塑造自己為「和平締造者」的形象,並鞏固其國內支持基礎。特朗普還可能替自己的「諾貝爾和平獎」舖路呢!

事實上,特朗普的「和平外交」策略在表面上看起來是一次成功的公關行動。他強調「重大進展」,並表示希望在未來的會談中將澤連斯基納入談判。然而,許多觀察人士卻對特朗普的動機表示懷疑。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特朗普對普京的提案表現出明顯的支持,甚至願意考慮讓烏克蘭割讓領土以換取停火。這一立場與歐洲盟友的觀點背道而馳,也讓人懷疑特朗普是否在為自身利益而犧牲烏克蘭和歐洲的安全。

更耐人尋味的是,特朗普的這些行動是否另有深層次的政治考量?在峰會中,特朗普的特使斯蒂夫·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與普京進行了多次私下會談,並提議將頓巴斯作為「談判籌碼」。這是否意味著特朗普試圖通過這場峰會,與普京建立更深層次的私下協議,以換取俄羅斯在其他地緣政治問題上的合作?

歐洲的尷尬角色

這場峰會對歐洲來說,是一次極為尷尬的局面。在會談結束後,歐洲多國領袖迅速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特朗普與普京的協議可能對歐洲安全造成的影響。德國基民盟的政治家諾伯特·勒特根(Norbert Roettgen)就明確表示,這場峰會向歐洲發出了清晰的信息:歐洲必須更加依賴自身力量,確保自己的安全。難怪他們都紛紛放棄了 F-35 的採購計劃。

歐洲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普京的提案要求凍結戰線,但並未提供任何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這意味著,一旦烏克蘭撤出頓巴斯,俄羅斯仍可在未來隨時發動新的攻勢。更糟的是,特朗普似乎對此並不在意。他的立場讓像「驚弓之鳥」般的歐洲盟友更加質疑美國是否仍是可靠的合作夥伴:NATO 究竟是美國的「 武器銷售中心」還是保護歐洲盟友的一個組織?

此外,歐洲也擔心峰會可能削弱北約的整體凝聚力。特朗普的單邊行動讓歐洲多國陷入兩難:一方面,參與談判可能會被視為對特朗普政策的默許;另一方面,拒絕參與又可能導致歐洲在未來的地緣政治格局中被邊緣化。

隱藏的贏家:誰在操控局勢?

在這場峰會的光環背後,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勢力在操控局勢。從整個事件的發展來看,無論是俄羅斯的提案,還是特朗普的立場,都透露出一種可能性:這場峰會的真正目的是重新劃分全球勢力範圍,並削弱西方的團結。

首先,中國可能是這場峰會的意外贏家。根據中國媒體的報導,特朗普可能受邀參加北京的閱兵式,與中俄領袖共同傳遞「合作信號」。這種舉動無疑會削弱美國在西方陣營中的領導地位,並進一步強化中俄的地緣政治聯盟。

其次,全球資本勢力也可能是幕後的推手。特朗普的外交政策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服務於商業利益的延伸。在這場峰會中,特朗普的特使維特科夫多次強調「經濟利益優先」,這是否意味著有利益集團在背後推動美俄的「合作」以換取經濟紅利?

最後,這場峰會是否也是一場有意為之的政治煙霧彈,用於掩蓋其他更緊迫的全球議題?例如,氣候變化、全球經濟衰退以及其他地區的武裝衝突都因俄烏戰爭的焦點效應而被忽視。峰會的舉行是否也是一場分散注意力的精巧布局?

從表面上看,美俄峰會似乎是一場旨在緩解緊張局勢的外交努力,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場地緣政治的心理戰。俄羅斯試圖通過峰會鞏固其區域影響力,美國則藉此轉移國內的政治壓力,而歐洲則成為這場棋局中的被動角色。當然,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絕對是「最大輸家」。

然而,真正的贏家可能並非任何一個公開的參與者,而是那些隱藏在幕後、推動全球力量重新分配的勢力。從中俄聯手削弱西方,到全球資本勢力的操控,再到對全球議程的分散,這場峰會的深層意圖值得我們進一步深究。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每一場重大國際會議都可能是一場權力的暗流涌動。而美俄峰會的真正意義,或許只有在多年後的歷史回顧中才能被真正理解。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中國行動計劃」復燃 FBI搜華裔教授
avatar
藍莓日報
馬斯克暗示5月底離任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
avatar
藍莓日報
特朗普將宣布對等關稅措施 全球經濟恐陷亂局
avatar
藍莓日報
特朗普「地圖砲關稅戰」幹翻環球股市 對等關稅徵中國3成4
avatar
藍莓日報
因應特朗普關稅戰 台灣擬投880億台幣協助產業
avatar
藍莓日報
中國「禮尚往來」反擊「對等關稅」 對由美進口商品加徵3成4關稅
avatar
藍莓日報
關稅戰引發全美50州1400場反政府示威和囤貨潮
avatar
藍莓日報
對等關稅震散環球股市 「黑色星期一」 亞股「熔斷式」暴跌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