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一則看似瑣碎卻持續發酵的話題席卷國際輿論 ——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體臭與口臭傳聞。作為《屈機小世界》的主持,我最初懷疑這是民主黨的政治抹黑,但隨著越來越多親身接觸者的證詞浮出水面,這個話題已遠超個人衛生範疇,甚至牽扯出美國憲法 25 修正案的嚴肅討論。
傳聞現場:從「過期烤牛肉」到國際外交尷尬
網友與特朗普身邊工作人員的描述驚人一致:他的體臭被形容為「髒尿布味」「酸菜與尿片混合味」,更有人直言像「腐爛巨無霸醬汁」或「過期烤牛肉」—— 後者甚至成為特勤局私下稱呼他的綽號。至於口臭,則被直白地比喻為「打開公共廁所門的瞬間」,許多需要近距離接觸的人坦言「必須鼓起勇氣才能握手」。
這些描述並非空穴來風。在近期的歐盟會議上,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被拍到頻繁移動座椅並用手遮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全程側身避開特朗普的方向,法國總統馬克龍雖強裝鎮定,卻被鏡頭捕捉到緊皺眉頭的瞬間。回溯 2017 年北約峰會,比利時首相曾公開表示「世界需要更多除臭劑和薄荷糖」,2019 年 G7 峰會更傳出安倍晉三與默克爾因異味嘔吐的消息,這些外交場景的尷尬細節,都讓傳聞增添了幾分可信度。
成因探析:藥物副作用與衛生習慣的雙重困局
傳聞指向兩大核心原因:長期服用 Adderall(阿得拉爾)與糟糕的個人衛生。作為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Adderall 雖能提升專注力,卻可能導致尿失禁等副作用,這解釋了為何會有「尿片味」的描述。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多個消息源稱特朗普「一周僅洗一次澡」,即便在夏季大量出汗後也鮮少清潔,這種衛生習慣與其公開場合強調的「注重形象」形成強烈反差。
民眾的反應頗具戲劇性:網友發起 #TrumpSmells 話題,累計超過 2 萬條尿布被寄往海湖莊園;一名女性陪審員因嚴重鼻敏感,聲稱「特朗普的氣味從遠處飄來導致無法審案」,最終成功申請免役;甚至有海湖莊園軍人在其結婚紀念派對上「含泪稱讚體味」,事後卻辯解「氣味來自附近黑猩猩展館」。這些看似荒謬的細節,共同構成了這場風波的獨特景觀。
權力危機:25 修正案的啟動可能性
更嚴肅的討論圍繞美國憲法 25 修正案展開。這項 1967 年通過的法案,旨在規範總統無法履職時的權力移交機制,其中第四款規定:若副總統與內閣多數成員認定總統「無法履行職責」,可通過書面聲明啟動權力移交,最終需參眾兩院三分之二多數確認。雖然該條款從未真正實施,但特朗普的衛生問題被部分學者視為「認知退化的間接證據」—— 一個無法意識到自身衛生問題的領導人,是否還能有效行使職權?
歷史案例顯示,25 修正案曾在 1974 年尼克森辭職後發揮作用,福特成為美國首位未經選舉的總統;小布什時期也曾兩次主動移交權力給切尼。如今,隨著特朗普體臭傳聞持續發酵,已有輿論開始討論:若其衛生問題確實反映認知狀況,是否可能觸發這條沉睡的憲法條款?
當事人回應與輿論對決
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特朗普強硬否認所有傳聞,稱之為「假新聞」和「民主黨抹黑」,並要求馬斯克解雇提及此事的員工,甚至放出「泄露消息者該被槍斃」的激烈言論。與此同時,他推出個人香水品牌的舉動,更被網友調侃為「先解決自身氣味問題」。
最耐人尋味的是家人反應:妻子梅拉尼婭被問及此事時,先後笑了 19 秒才否認「他不臭」,這個尷尬的間隔被網友慢動作分析,認為是「默認傳聞的證據」。而副總統級別的萬斯私人短信被泄露,其中吐槽「會議室靠近特朗普簡直難以忍受,體臭簡直受總統豁免權保護」,則讓內部不滿的傳聞更加可信。
這場體臭風波之所以引人關注,在於它折射出美國政治生態的獨特面相:一個本應屬於私人領域的衛生問題,因當事人的公眾人物身份,演變成涉及外交禮儀、憲法機制與權力監督的公共議題。正如《屈機小世界》一貫的宗旨,我們不僅關注事件表面的荒謬與娛樂性,更試圖挖掘背後的制度困境與人性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