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555元分娩代價,背後的社會危機;香港永居權爭奪戰再起波瀾

avatar

鄭國鈞

專欄作家/評論員
教育界
作者:

鄭國鈞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近期,有關內地女子利用專才、高才等身份來港生子的「攻略」在社交媒體小紅書上瘋傳,引發香港社會熱議。這些攻略詳細教授內地女子如何藉讀書、工作或創業等合法途徑,快速懷孕並在香港分娩,以此讓子女獲得香港永久居留權。

有消息指出,部分內地女子甚至以外勞身份赴港,並借助香港法律漏洞達成目的。這一現象引發了一系列爭議,包括公共資源的濫用、香港法律系統的漏洞,以及對本地與外來人口平衡的深遠影響。 

特區政府以至特首李家超均對此問題多次表態,強調任何提供虛假資料或虛假陳述的行為將構成犯罪,可被判處最高14年監禁。然而,由於相關法律的執行難度較高,加之香港《基本法》第24條對在港出生中國公民的永久居留資格的規定,政府在應對這一問題時面臨諸多挑戰。 

一場人才政策與社會資源的博弈

這一事件表面上是一宗關於移民與居留權的法律問題,但深層次上反映了香港在吸引人才政策與社會資源分配之間的矛盾,也引申出對未來人口政策的反思。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探討: 

  1.  人才政策的初衷與實際效果的偏差 
    香港在近年大力推行「優才計劃」和「專才計劃」,希望吸引全球頂尖人才來港。然而,這些政策的實施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一部分內地申請者似乎並不以長期在港工作或貢獻為主要目標,而是將其作為進入香港的「跳板」,通過生子等方式為下一代爭取香港永久居民身份。這種行為雖在某些情況下符合法律,但明顯偏離了政策設計的初衷。 但其實類似的情況並非香港獨有。例如,新加坡和美國曾在歷史上推行以吸引高素質家庭為主的人口政策,這些政策的初衷是促進國家長期的人才儲備,而非短期內的個人利益實現。香港是否應該重新檢視和修訂相關政策,從而確保吸引來的是真正願意長期留港並貢獻社會的優秀人才? 
  2.  社會資源的承擔能力與公平性問題 
    內地女子在港分娩時僅需支付公立醫院的象徵性費用(港元 555),而實際上政府需為每名孕婦補貼數以萬計的醫療開支。這對於本地納稅人而言無疑是不公平的。同時,這也加重了本已緊張的公共醫療資源負擔,尤其是在 COVID-19 疫情後醫療系統壓力加劇的背景下。 若不加以管控,此類現象可能導致一個新的「變種雙非童」問題,再次引發本地居民對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的強烈不滿。如何在吸引人才與保障本地居民權益之間取得平衡,是香港政府亟需解決的難題。 
  3. 從「漏洞」到「機遇」:是否可以反向操作? 
    我在文匯報的《匯見論壇》提出了我覺得可以考慮的觀點:既然內地女子通過合法途徑來港生子是基於現有政策設計,那麼香港是否可以將這種現象轉化為一種有利的機遇?例如,參考新加坡和美國的人才政策,針對優秀的高學歷家庭提供更明確的移民優惠,鼓勵他們在港定居、生育和貢獻。 這種思路的核心在於,將現有的「漏洞」轉化為「政策優勢」,有條件地吸納高質素人口,進一步改善香港的人口結構和經濟活力。以更積極的方式應對問題,將可能是比一味堵塞漏洞更有效的長遠策略。 
  4.  國家視角下的香港定位與人口政策 
    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其人口政策不僅應考量本地需求,更應融入國家整體戰略。 我在文匯報的《匯見論壇》中提到,中國擁有龐大的年輕人口儲備,而香港可以成為吸引內地優才走向國際的「橋頭堡」。在中美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香港應該充分利用其國際定位與特殊政策,吸引內地優才長期留港,從而為國家的人才戰略貢獻力量。 

從危機中尋找契機

「小紅書生子攻略」事件的背後,是香港在面對人口 結構挑戰、社會資源分配問題以及人才政策落地偏差時的一次警鐘。同時,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重新思考人口政策與社會資源分配的機會。 

香港不僅需要堵塞法律漏洞,更應該從長遠的視角,設計出一套更有吸引力、更具可持續性的移民與人口政策。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如何吸引並留住真正的人才,將決定香港在未來數十年內的發展走向。這既是挑戰,也是香港再次彰顯其競爭力的機會所在。 

匯見論壇 (節錄):來港讀書變生仔 -- 鄭國鈞博士 Dr Raymond 評論部份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
國泰禁機組人員攜帶充電寶 安全與效率需求宜平衡
avatar
于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