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金融」
筆者建議在加密貨幣顛覆傳統金融秩序的時代變局中,既要研究凍結高風險加密抵押產品入境以修訂《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條例》,更需聯合內地研發央行數字貨幣跨境結算網絡,逐步削弱美元依賴。
近日,NBR 公佈 2025 年紐西蘭富豪榜,Zuru 創始人 Nick 和 Mat Mowbray 蟬聯首富。今年首推 “女性榜單”,華人 Lucy Liu(劉月婷)憑借 Airwallex 登頂,成為紐西蘭最富有的女性,位列富豪榜第 30 位。她創立的 Airwallex 已發展為金融科技獨角獸。
積金局近年強化「積金易」平台效率、嚴守長期儲蓄定位的舉措值得肯定,但技術優化無法彌補戰略自主的缺失。當美國關稅戰加速全球金融秩序重構,香港若繼續以外資主導的「國際標準」自我規訓,終將淪為新殖民金融規則的代理人。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體系的穩健性與聲譽高度依賴於合規文化與道德標準的堅實基礎。然而,筆者認為若長期僅以最低合規要求運作,甚至縱容銀行業的道德風險,將對其永續發展構成深遠威脅。
筆者認為香港通過法律深化、金融革新、工商賦能及國際協作,構建「硬法規+軟實力」的綜合防護體系,有效抵禦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此模式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統籌安全與發展,不僅鞏固了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亦為全球城市治理提供了獨特範本,展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制度生命力。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持續繁榮應通過「風險分配正義」的制度化實踐去立法劃清責任、獨立監管制衡、司法救濟賦權, 方能打破剝削結構,使金融資源真正普惠中小企業。這不僅是經濟議題,更是重塑社會公平與金融體系公信力的關鍵。當制度設計回歸「共擔風險、共享發展」的本質,香港方能擺脫此荒謬格局,成為包容性成長的典範。
香港的轉型之路需以「制度彈性+創新活力+執行效率」為基石,筆者建議通過三階段協同實現從被動防禦到主動規則制定的跨越。短期以金融穩定與供應鏈替代化解危機,中期以科技自主與區域協同重構競爭力,長期則以人民幣國際化與全球規則參與引領升級。整合「石油人民幣」結算、區塊鏈供應鏈管理及科技沙盒等創新工具,香港不僅能抵禦貿易脫鉤衝擊,更可成為國家「雙循環」戰略下的全球資源轉換器,在國際變局中鞏固不可替代的樞紐地位。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接受美國《時代》周刊專訪時稱,他在2024年競選總統期間聲稱上任第一天結束俄烏沖突的說法,是「開玩笑的」。特朗普當地時間周六(4月26日)在梵蒂岡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短暫會面後,在社交媒體上發文不滿「俄羅斯不想結束戰爭」,並威脅對莫斯科實施新的制裁。
在全球高密度城市群競逐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香港北部都會區正以綠色債券為支點,撬動一場融合金融創新、科技賦能與制度突破的治理革命。香港可利用AAA信用評級與大灣區協同優勢,構建「雙幣種綠債+智能合約+社區共治」的創新框架,破解生態項目融資困局,提供「發展-保育」平衡的香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