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路透社9月17日報道稱,來自美國農業州的幾名共和黨議員敦促特朗普政府在年底前盡快向農民發放經濟援助。進入秋收季,美國農民的日子並不好過。農作物價格低迷、成本高企蠶食利潤,再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貿易夥伴發起的關稅戰,導致2025年上半年美國農場破產數量已經超過2024年全年。一名共和黨議員直言,如果再不援助,「我們將在農村地區看到大規模的金融災難」。
「農民需要援助,越快越好,但無論如何必須在年底前落實。」北達科他州共和黨參議員、參議院撥款委員會農業資金主管約翰·霍文(John Hoeven)表示,他正在與特朗普政府討論一個類似於其第一屆政府採取過的救濟措施。當時,聯邦政府向農民發放了230億美元的補貼,來彌補貿易戰造成的損失。
來自黨內的壓力讓特朗普政府扛不住了,近日幾次公開承諾將很快宣佈救助計劃。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15日稱,她每天都在與國會合作評估今年秋天的援助規模。17日,羅林斯又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他們「很快會宣佈一攬子計劃」,通過「流入美國的關稅收入」為農業提供救助資金「絕對是一個可能」。但路透社指出,羅林斯始終沒有給出援助計劃明確的時間表和具體金額。
在壓力下,白宮發言人安娜·凱利也只是簡單回應稱,特朗普已經通過開拓新市場、減稅和貿易協定幫助農民,有關抗擊通脹的政策也會「降低投入成本」。
農業部發言人則直言,官員們「正在探討進一步援助的必要性,但目前尚未確定是否需要額外的項目」。
為了營造出一種美國正迎來「最美麗、最豐收的收穫季」的氛圍來安撫農民們,羅林斯還扯上了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說他本人就是一位「種植農作物的農民」,在北達科他州擁有大豆和玉米農田,而他正負責與美國大豆的重要買家中國進行貿易談判,她相信貝森特能「確保農業獲得良好的協議」。
但美國《紐約時報》15日指出,因為利益衝突,貝森特正被要求轉手他的農田,而隨著美國大豆國內和出口市場持續低迷,貝森特的農田可能很難轉賣給他人。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期間就曾主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導致2018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量暴跌約70%,受此拖累,那一年美國大豆出口額暴跌約40億美元,大豆期貨價格也降至9年來最低水平,給美國農民造成了沉重打擊。
為了幫助抵消這些損失,特朗普從農業部為穩定農業部門而設立的一個基金中拿出了230億美元的補貼。但南方的大型農場和農民受益最大,這加劇了人們對公平的擔憂,讓一些農民感覺受到了欺騙。
如今特朗普故技重施,而作為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的中國,已通過多元化佈局持續降低對美農產品依賴。中國企業越來越多地轉向巴西,並加大了對巴西農業腹地基礎設施的投資。中國在過去十年中向巴西的倉庫、鐵路、港口和其他基礎設施投入了大量資金,以將更多的巴西農產品搬到中國船上。去年,巴西提供了中國70%的大豆進口量,這一數據是15年前的兩倍。
愛荷華州中北部一位種植玉米和大豆、擁有近1000英畝耕地的農民希爾(Andy Hill)抱怨說:「除非發生奇跡,否則我無法指望中國會買我們的大豆了。」
數據顯示,今年美國豆農預計每英畝將損失約100美元。目前農業貿易組織正向特朗普政府施壓,要求後者為農民提供救助。
「我認為,這是我有生以來農民所經歷的最艱難時期之一。」賓夕法尼亞州共和黨眾議員、眾議院農業委員會主席格倫·湯普森(Glenn Thompson)表示,對農業援助的需求正在增長,他希望今年晚些時候能出台一項農業法案,提供一些援助。
而路透社指出,在通過農業法案上,美國國會已拖延了好幾年。議員們不願具體說明需要多少援助,但表示這筆援助金額超過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的230億美元。
農業部數據顯示,預計聯邦政府將在2025年向農民提供超過400億美元的補貼,這是1933年以來第二高的補貼金額。
然而,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10日指出,目前來看,華盛頓給出的解決方案似乎只是繼續加碼那些最初導致美國農業陷入困境的政策。
美國密蘇里大學食品與農業政策研究所估計,由於政府補貼減少和農作物價格低迷,2026年美國農場淨收入可能減少300多億美元。
卡托研究所稱,貿易問題是根源,特朗普的關稅及關稅帶來的對抗導致海外買家放棄購買美國農產品,這意味著依賴出口的農民在海外的銷量減少,而由於大量待售農作物,國內價格也隨之下跌。這裡最值得關注的就是中國,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中國就因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而對美國大豆避之不及。特朗普重返白宮後,這一趨勢更是加速,對美國農民來說這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該智庫表示,而農民的貿易問題不僅僅在於大豆出口。自特朗普今年再度濫施關稅以來,美國的苜蓿、牛肉和豬肉、杏仁、乳製品、棉花、高粱和其他產品的出口商都受到了打擊。除了中國外,其他國家也在遠離美國農業。美國農業部今年5月預測,由於關稅和貿易緊張局勢,出口將繼續疲軟,「農業貿易逆差」可能進一步擴大。
「補貼、強制規定、貿易戰等聯邦政策,壓低了美國農民的農作物價格,關稅、移民限制等舉措則推高了生產成本,這些因素加上市場因素,其結果就是一場完全可以預見的政府自造危機。」卡托研究所批評道,「政客們靠轉移資金來掩蓋他們破壞性的政策,並在此過程中建立了一個依賴和偏袒的體系。」
明尼蘇達州眾議員、農業委員會民主黨領袖安吉·克雷格(Angie Craig)也將矛頭對準特朗普,直言美國農業正經歷的危機都源於特朗普的關稅和經濟政策。克雷格說:「我們失去了農民幾十年來辛苦開拓的市場,而總統仍在延續貿易戰。政府必須採取行動,結束農村地區的混亂」。
9月初,來自阿肯色州東北部的近500名農民和業內人士聚集在一個教堂活動中心,告訴該州共和黨代表,他們連春季種子貸款都快還不起了。
「務農就像玩俄羅斯輪盤,你必須先還掉貸款,明年才能繼續種地。」農民斯科特·布朗(Scott Brown)無奈地說。
但該州共和黨眾議員里克·克勞福德(Rick Crawford)表示,援助方案在10月前都可能無法到位,因為國會屆時才會為農業部的商品信貸公司補充資金。
而眼下,國會正因黨派對峙陷入僵局,議員們需要在9月30日財年結束、資金耗盡前避免政府關門。
「我認為農民們和銀行家們最需要的,是一個明確信號,表明資金將會到位。」克勞福德警告說,「如果沒有,我們將在美國農村地區看到大規模的金融災難。」
特朗普關稅擾亂了供應鏈 提高了美國農業成本
美國蒙大拿州前民主黨參議員、第三代農民喬恩·泰斯特(Jon Tester)9月初告訴美媒,特朗普關稅擾亂了供應鏈,提高了農業設備的成本,還讓很多客戶對美國說「見鬼去吧」,「那些剛開始從事農業的人,那些沒有為這種時候存錢的年輕農民們,他們將會陷入困境,其中很多人將會破產」,「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很多像我這樣的人也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