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氣候適應與韌性城市建設:邁向世界級韌性城市群的法治保障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正面臨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海平面上升、極端強降雨、超強颱風、高溫熱浪等氣候風險的疊加效應,對這一國家戰略區域的城市安全、經濟運行與社會穩定構成了長期且系統性的威脅。據專業報告預測,至2050年,在不採取充分適應措施的情況下,大灣區年均因氣候風險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可能高達1200-1800億元。在此背景下,通過專項立法構建氣候適應與韌性城市建設的法治框架,已是一項緊迫而必要的戰略任務。

一、立法必要性:破解系統性風險的制度困境

當前,大灣區的氣候適應工作面臨著深層次的制度性矛盾。"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在氣候風險面前,卻因"三法域"的治理壁壘而面臨協同困境。粵港澳三地在氣象預警、應急標準、工程建設規範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缺乏有效的協同機制,使得大灣區難以形成應對氣候風險的統一防線。

現有《環境保護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體系呈現出明顯的"分散化"和"屬地化"特徵,與氣候風險的"系統性"和"跨界性"本質嚴重不匹配。簡而言之,現有法律體系如同一個擁有多種兵種的軍隊,但缺乏一位能夠進行跨軍種協同作戰的"戰區司令"。這些法律既無法授權建立跨區域的實質性協調機構,也無法強制統一三地的韌性建設標準,更無法創設專門的氣候適應投融資機制。因此,制定一部區域性專項立法,是系統性克服現有法律體系不足、有效應對迫在眉睫氣候風險的必然選擇和關鍵舉措。

二、立法核心制度:構建"四位一體"的韌性治理體系

《條例》應致力於構建涵蓋協同治理體系、前瞻性規劃體系、重點領域韌性工程、多元化保障機制的"四位一體"制度框架。

首先,建立高規格的協同治理體系。筆者建議設立直屬於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的"氣候適應與韌性建設專責小組",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及粵港澳三地政府代表組成,賦予其規劃審定、標準協調和爭議裁決等實質性權限。

其次,構建基於風險的前瞻性規劃體系。立法應強制要求編製大灣區統一的氣候風險區劃圖,並建立每五年更新的法定機制。風險區劃圖應作為國土空間規劃與項目建設的強制性依據,各城市必須在總體規劃中設立"韌性專章",確保所有新建基礎設施"面向未來氣候而建",從根本上杜絕"建成即落後"的風險。

第三,實施重點領域韌性工程。針對海岸帶防護,應共同實施珠江口海岸帶防護提升工程,2028年前完成1500公里海堤生態化改造,明確劃定極端海平面上升淹沒範圍內的"紅線區"。對於城市內澇治理,全面推行"海綿城市"建設,2030年建成區海綿化比例達到50%,新增調蓄容積5000萬立方米。同時,對交通、能源、水務等關鍵生命線系統制定高於國家標準的韌性建設指南,確保極端天氣下城市核心功能不中斷。

第四,創新多元化保障機制。設立大灣區韌性城市建設專項資金和氣候適應基金,初期規模500億元,綜合運用韌性債券、巨災保險、綠色債券等創新金融工具。建立包括氣候風險識別率、生命線工程保障率等核心指標的考核體系,將評估結果納入領導幹部考核,形成強有力的激勵約束機制。

三、立法價值與預期效益:從安全防線到發展新動能

本立法將產生多維度、深層次的綜合效益。在經濟層面,通過降低氣候風險帶來的直接損失和供應鏈中斷,預計未來可避免年均百億元級別以上的經濟損失,同時培育氣候適應技術與管理服務新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社會層面,通過建立針對脆弱群體的保護機制和提升公共服務韌性,有效緩解氣候變化帶來的社會不公,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在制度層面,將為"一國兩制"框架下實現深度跨境合作探索新路徑,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制定《粵港澳大灣區氣候適應與韌性城市建設促進條例》已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歷史必然。此舉不僅關乎大灣區數千萬居民的安危與福祉,更關乎國家經濟引擎的行穩致遠。通過立法引領,大灣區必將化氣候挑戰為轉型機遇,建設成為能夠抵禦氣候衝擊、從容應對風險、實現永續發展的世界級韌性城市群典範,為全球河口三角洲城市的韌性建設提供一份卓越的"中國方案"。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香港至烏魯木齊新航線:深化大灣區融合與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里程碑
avatar
陳杰
粵港澳大灣區因應中美貿易長期停擺的深化策略與具體行動方案
avatar
陳承宇
系統性立法驅動: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十年的變革性經濟前景
avatar
陳承宇
立法驅動,港澳共贏:構建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avatar
陳承宇
港車北上10.13起免禁區紙!年慳540元 惠及10萬車主 跨境遊更方便
建構「專精特新」跨境生態體系的創新路徑
avatar
陳承宇
港深聯動,空天一體:構築大灣區未來產業新高地
avatar
陳承宇
四維協同,立法驅動:論國家級複合戰略下的大灣區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新範式
avatar
陳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