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近日發表所謂《年度投資環境報告》(下稱《報告》),繼續舊調重彈抹黑本港的國安法律及營商投資環境。對此,特區政府和外交部駐港公署28日均發聲明予以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其實,若真如《報告》所指香港國安法令營商和投資環境受損,外資包括美資理應紛紛撤離香港。但諷刺的是,美國企業偏偏就在香港賺大錢,且大部分都表示國安法沒有對其運作造成影響。
半年前美國宣布對全球多地包括香港加征關稅時,特區政府就發過聲明,指出在2023年美國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商品貿易總額為603億美元。過去10年,美國對香港的貿易順差達2715億美元,在其全球貿易夥伴中屬最高。換言之,美國一直在香港賺大錢,若香港營商和投資環境有問題,或是因香港國安法而受影響,又怎會有如此良好的環境讓美國企業在港投資?
今年初,香港美國商會公布的年度會員調查顯示,有83%在港美企對本港法治有信心,比起2024年和2023年分別增加4%、10%;七成企業表示自身運作並沒有受到香港國安法影響。這些數據與美國一直在港實現大額順差的實況一致,而各項國際報告也顯示,香港營商環境良好,包括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世界第三兼亞太第一、世界競爭力重返三甲等。不同指數或報告都指向:香港的投資和營商環境都處於世界領先水準。
特區政府在聲明中也指出,今年以來,港股表現暢旺,恒生指數上升了約30%、新股集資額大幅增長,位列全球第一;銀行存款上升約8%,接近19萬億港元。資產和財富管理業去年管理資產總值按年增長13%至超過35萬億港元,香港有望在數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這些真實數字不會騙人,香港的投資和營商環境如果欠佳,絕不可能在經濟自由度、金融、競爭力等多領域全面向好。
至於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影響作用,恰與美國所指的相反,兩者令香港的投資和營商環境更為穩定優越。正因「國安一法定香江」,香港告別了社會動蕩實現由亂到治重大轉折,本地、內地以至外國企業的發展得到保障。國安立法5年多,雖然中間因疫情因素反覆,但經濟總體還是保持增長。如果要為近期資金流入香港的現象作出解釋,筆者認為最重要由兩大因素:一是背靠祖國得到國家支持;二是香港的投資環境穩定,得到全球企業包括美企的青睞。
行筆至此,恰巧從電視新聞看到近年香港GDP的變化:在2020年初即社會動蕩最激烈時,曾下跌過8.9%;踏入2021年即香港國安法實施半年後,已經大幅反彈,一度高漲7.8%。因此,國安法是穩住香港局面的「定海神針」,也是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
很明顯,《報告》不但沒有說服力,更是完全無視國安法律為香港帶來的正面積極作用。只要了解前述的實際情況,就能戳破美國故意編織的涉港謊言。
(作者為民建聯副秘書長兼工商專業支部委員、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