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法治」
2025年10月23日,在紫荊文化論壇的現場,香港大學法學院政治理論講席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貝淡寧教授以「儒學復興及其對香港的意義」為題發表演講。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正面臨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海平面上升、極端強降雨、超強颱風、高溫熱浪等氣候風險的疊加效應,對這一國家戰略區域的城市安全、經濟運行與社會穩定構成了長期且系統性的威脅。
國際調解院的誕生與落戶,是中國在全球治理赤字中主動作為的典範,是「一國兩制」下香港發揮獨特優勢的又一明證。
美國國務院近日發表所謂《年度投資環境報告》,繼續舊調重彈抹黑本港的國安法律及營商投資環境。對此,特區政府和外交部駐港公署28日均發聲明予以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
香港物業管理業監管局(PMSA)作為法定監管機構,肩負規範全港1.3萬名持牌人及監督2.8萬幢建築物管理品質的重任,其服務實質覆蓋720萬市民生活安全,未來更潛在輻射影響大灣區8,600萬人口。
在「一國兩制」的戰略框架下,香港憑藉全球唯一中國普通法司法管轄區的獨特地位,為粵港澳大灣區構築多維度戰略防火牆。
當國際爭端解決的聚光燈從傳統西方中心轉向東方,一個由中國主導、承載「全球南方」厚望的全新國際組織——國際調解院,選擇將總部永久落戶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