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上一篇文章提到,《香港國安法》正式實施後,香港的競爭力及營商環境不單沒有如部分西方國家和媒體指控般衰退,反而為香港保持國際競爭力和維持社會穩定提供有利條件,成功令香港走出2019年「修例風波」陰霾,繼續成為各國投資者眼中炙手可熱的投資熱土。除了經濟層面,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成功經驗,其實亦值得不同國家地區參考。
《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實施有示範作用
《香港國安法》是一部兼具實體法、程序法、 組織法內容的綜合性法律,對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制度機制作出了法律化、規範化、明晰化的具體安排,不但對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非常重要,從法律的角度亦具開創性。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在《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5周年論壇上的發言更指出,《香港國安法》既尊重香港的普通法傳統,又為不同法律體系的交流互鑒、共同發展提供有益借鑒,為各國各地區維護國家安全作出了新示範,得到香港社會普遍認可,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保護香港市民福祉及外來投資者利益的好法律。
國安立法是國際普遍做法,對西方國家而言,國安法律從來不是什麼新鮮事。以美國為例,不同領域的國安法律超過20部,涉及情報收集、反間諜、反恐、投資審查、通訊安全等各方面。
近日,特朗普政府甚至動用18世紀的戰時法律《外國敵人法》,驅逐被指是委內瑞拉黑幫成員的移民出境,引發法律爭議。這套《外國敵人法》,允許美國總統在未經聽證的情況下,根據移民的出生國或國籍作出拘留或驅逐,歷史上只在戰時用過。特朗普政府以此驅逐幫派嫌疑分子,明顯是泛化國家安全概念;相比之下,香港在訂立及落實國安法律時,明顯是非常克制和絕對尊重法治。
由始至終,在香港實施的國安法律針對的,都是極少數蓄意危害國家安全的極端分子。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指出,《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年,警方總共拘捕332名涉嫌違反國家安全相關法例的人士,即平均每年只有66人左右,佔警方每年拘捕數字0.2%,是一個非常低的百分比。這亦反映特區政府在實施《香港國安法》的謹慎和認真。
事實上,不管是國安法律實施前或後,香港執法部門都是嚴格依法辦事,所有拘捕、調查與起訴均依法進行,並受司法機關獨立監督。香港司法制度亦保障被告的公平審訊與辯護權,確保審判公平、公正。這種制度保障避免了執法濫權,也與西方所批評的「政治審訊」明顯有別。
香港法院在處理國安案件時,與其他刑事案件一樣,嚴格依據證據與法律進行裁決,體現法治精神,而且審訊程序透明,報章更報道有外國領事館的代表頻密地到庭聽審。《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年以來,有76人經法庭的公開審訊後被定罪,足見香港的國安法律,絕對是經得起考驗和社會監察。正如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振民早前於中國社科院在北京舉行的一國兩制學術研討會上所言,《港區國安法》是「靶向治療、精準打擊」。
穩定是香港發展的根基
當前香港正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綠色產業、數碼經濟等多元發展,並加快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此過程中,維持社會穩定與安全是最基本的前提。面對複雜的地緣政治與潛在的外部干預,香港必須持續提高國安意識,完善法律制度與執行機制,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加上落實《基本法》第23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兩套法律共同構築起堅不可摧的國安屏障,為香港的繁榮穩定與長遠發展提供保障。事實證明,只有國家安全得到保障,香港市民的基本權利才能好好維護,社會秩序與經濟發展才能持續推進。雖然外部勢力一定會繼續在國安案件的執法、審訊、判刑等不同節點,不斷藉機抹黑香港國安法律的內容及其實施,但只要香港能堅定信心,依法辦案,香港的安全定能得到保障,讓香港的經濟發展得以更蓬勃,市民的生活可以更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