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鑄新範式:香港政黨在一國兩制下的價值重塑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隨著香港國安法的實施與選舉制度的完善,香港政治生態迎來了深刻重構。在「愛國者治港」原則全面落實的背景下,香港各政黨正面臨從價值理念到功能定位的歷史性轉型。這並非意味著政治空間的壓縮,恰恰相反,它標誌著政治責任的昇華——轉向更具建設性的參與式治理。

回歸初期,部分政黨沿襲殖民末期的政治慣性,將「監督」簡單等同於「對抗」。這種二元對立思維在「一國兩制」的複雜實踐中日益難以適應,既無助於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也難以在「一國」之內為香港爭取最大發展空間。

新選制下的政黨政治,要求實現「建設性參與」。政黨的價值不再取決於批判的聲量,而在於提出替代方案、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社會進步的能力。這需要政黨成為特區政府施政的「諍友」——在原則問題上保持協作,在具體政策上理性監督,在民生改善中積極建言。

成功的香港政黨需要在四個關鍵維度上取得平衡:國家認同與香港情懷的融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基本前提,而紮根香港、體察民情、解決本地問題則是立足之本。兩者相輔相成——只有將香港發展融入國家大局,才能獲得持續動力;只有發揮「兩制」之利,才能為國家作出獨特貢獻。

監督制衡與行政主導的協調。健康的監督旨在改善治理而非導致癱瘓。政黨應當基於專業知識和公共利益,提出可行建議,成為政府施政的「合作夥伴」。在行政主導體制下,這種「協作式監督」比單純對抗更能體現政黨的成熟度。

利益代表與社會整合的統一。政黨既要為特定群體發聲,更需超越局部利益,在不同訴求間尋找最大公約數。例如,在討論土地房屋政策時,政黨既要為基層市民的住屋需求發聲,也需考慮財政可持續性和整體經濟環境,提出務實的、能夠凝聚共識的方案。

本土治理與區域協同的對接。優秀的政黨既深耕本地民生,又著眼於香港在大灣區和國家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將戰略機遇轉化為市民福祉。這種雙重視野,是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中保持獨特優勢的關鍵。

面對新時代,香港政黨需要完成三大功能轉型:
成為政策創製的「思想庫」,擺脫口號政治,透過紮實研究提出科學可行的政策方案;擔當人才培養的「蓄水池」,為「愛國者治港」輸送具備管治才幹的優秀分子;做好官民互動的「橋樑紐帶」,準確傳遞民意,協助解釋政策,提升治理效能。

「一國兩制」為香港政黨設定了獨特的歷史坐標。這個時代需要的,不是沉湎於過去範式的政黨,而是能夠開拓創新的政治力量。這條轉型之路固然充滿挑戰,但唯有主動擁抱「價值重塑」,香港政黨方能突破瓶頸,在「一國兩制」的宏圖中找準自身定位,真正成為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

筆者建議只有在建設性參與中,香港政黨才能熔鑄其在新時代的核心價值,為「一國兩制」的行穩致遠貢獻不可替代的力量。這不僅是政治智慧的考驗,更是歷史賦予的使命。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特區強烈譴責美制裁中港官員
avatar
藍莓日報
國安法律建全面防線 奠定穩定與發展基礎(一)
avatar
畢諫
國安法律建全面防線 奠定穩定與發展基礎(二)
avatar
畢諫
美企在港賺大錢 美「報告」竟還想騙人
avatar
葉文斌
粵港澳大灣區因應中美貿易長期停擺的深化策略與具體行動方案
avatar
陳承宇
築牢國安防線 確保「一國兩制」沿正軌前行
avatar
容海恩
以史為鑑,愛國同心:在民族復興征程中續寫富足新篇
avatar
陳承宇
持續優化及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培養兼具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未來社會棟樑
avatar
郭玲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