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香港」
國泰歡迎政府施政報告提出三跑道系統、SAF 供應、大灣區多式聯運等五大措施,認為將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並承諾攜手推動綠色航空及航網擴展,助力邁向低碳新時代。
香港住房問題始終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所在。近日政府考慮重啟租者置其屋計劃的消息引發廣泛討論,筆者認為,基於筆者一貫倡導的住房政策理念,對此計劃應採取有限度支持的立場,同時在實施過程中務必注重配套措施的完善與優化。
「香港十一關愛協會」與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合辦的《HK11全港義工計劃》,早前連續3天舉行義工活動,更舉行誓師大會,藝人莫家淦特別以宣傳大使身份亮相,分享從「大學社會工作系到藝人」的心路歷程,帶領500名義工宣誓,承諾積極服務社會。活動結合教育與娛樂元素。
完成政經評論節目《屈機司庫》第一集錄製,分析了「通脹背景下減息的特朗普算盤」,然後便從香港前往貴州休憩。首站抵達貴陽,參觀與明代大儒王陽明(王守仁)有淵源的甲秀樓,重溫五百多年前中國思想的文明。前後兩日,感受對比強烈:當代西方部分政治領袖的文明素養,真的無法與華夏文明傳統相提並論。
當眾人的目光聚焦於傳統航空業的客貨運量、航班班次等「大數字」時,一個極具潛力卻被長期忽視的領域正靜待發掘——公務航空市場。
香港正站在一個深刻的結構性轉型的十字路口。面對日益嚴峻的財政赤字與社福資源分配不均的雙重挑戰,筆者建議必須以創新思維打破傳統桎梏,開創全新的治理模式。當前香港社福體系呈現出一種令人憂心的悖論:一方面,東華三院、保良局等大型機構坐擁超過4億港元的巨額儲備;另一方面,眾多中小型社福機構和基層民眾卻在資源匱乏中艱難求存。這種「上層充裕、基層緊縮」的局面,折射出香港資源分配機制的深層次問題。
香港的公共治理正處於關鍵轉折點。當社會關注前線服務不足與政策執行斷層時,特首政策組作為政策協調中樞,正面臨著制度性與操作性的雙重挑戰。
在國家科技部為15所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的歷史性時刻,香港創科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對應的政策提案須有系統性的破局思維,為香港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提供了具有高度操作性的實施路徑。筆者在深入分析該方案的基礎上,結合最新政策動態與現實挑戰,提出進一步優化建議。
香港政府對於「共居」這種新興居住模式提供了初步的政策支持,其主要載體是「青年宿舍計劃」,並將此模式視為紓緩青年住屋壓力的創新途徑之一。筆者龍同這一方向與近期提出的「簡樸房」政策理念相呼應,共同體現了政府在改善市民居住條件方面的多層次探索。
硝煙散盡,晨光初現。歷經14年漫長抗戰,抗日戰爭終於迎來勝利。對香港而言,抗戰勝利象徵著結束日佔時期的黑暗,也喚醒了民族認同與歷史責任。八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回望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不只是緬懷先烈,更是為了警醒未來、凝聚力量,讓抗戰精神在香港薪火相傳。
香港的經濟從來不是在順境中成長,而是在每一次挑戰中鍛煉出更強的韌性。失業率微升,不代表經濟衰退;勞動人口增加,反而是市場活力的體現。
香港物業管理業監管局(PMSA)作為法定監管機構,肩負規範全港1.3萬名持牌人及監督2.8萬幢建築物管理品質的重任,其服務實質覆蓋720萬市民生活安全,未來更潛在輻射影響大灣區8,600萬人口。
2025年8月14日,熱帶氣旋「楊柳」外圍雨帶以每小時逾140毫米的狂暴雨勢撕開香港城市防線,港島中西區排水系統在超越極限的瞬時負荷下徹底崩潰。風暴潮同步推高維港水位,黃大仙地下車道化作深達半公尺的渾濁河流,積水淹沒交通標誌桿的驚悚畫面透過社群媒體瘋傳;柴灣道更爆出駭人的黃泥水噴泉,湍急水流將轎車沖疊,東區醫院急診室水浸。西營盤商圈淪為汪洋澤國,全港當日累計逾兩百宗塌樹報告,機場快線停擺五小時釀成過萬旅客滯留,這場抽乾每小時廿五座奧運泳池總水量(註:全港時雨量峰值約每秒七十立方米)的黑雨,赤裸揭露氣候失控時代的都市脆弱性本質。
由活力慈善基金及新界校長會主辦、香港特別行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贊助,「儒鄉之行——山東儒學文化及社會服務交流團」於7月25日至28日前往山東進行研學交流,筆者聯同活力慈善基金會主席蔡偉清帶領三十多位大學生及中學生參加學習交流團,旨在加深參加者對儒家文化的認識,汲取儒家思想與地區治理相結合的經驗,從而培養青年積極參與地區服務的精神,以及將所學回饋社會。
本文探討內地女子利用香港移民與分娩政策,為子女爭取永久居留權的爭議。透過分析近期在小紅書等平台瘋傳的「來港生子攻略」,文章反思此現象對香港公共資源的壓力與社會法律層面的挑戰。結合歷史案例與專家觀點,本文批判吸引人才政策與其意外後果的脫節,同時提出如何將政策漏洞轉化為策略機遇的建議。最終,文章呼籲在回應本地憂慮的同時,善用香港作為中國國家戰略「橋頭堡」的定位,吸引優質人才,推動長遠發展,以實現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平衡。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加速,不少香港人士看好內地市場機遇,並計劃在內地設立公司。但兩地在商業規則、法律體系、稅務政策等方面存在差異,新公司法的實施更帶來許多變化。本文專為香港投資人整理開公司的核心要點、新規影響及專屬注意事項,助您高效合規開啟內地業務。
2025年8月3日,國泰航空CX291班機從香港國際機場起飛,標誌著香港至布魯塞爾直航航線正式恢復。這條每週四班的航線,搭載的不僅是乘客與貨物,更承載香港重塑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野心。
香港高等法院8月1日,就「宗家三兄妹」與娃哈哈現任董事長、宗慶後之女宗馥莉在香港的訴訟案作出判決。法院並透露宗慶後生前的信託說明書。 判決書顯示,原告「宗氏三兄妹」要求法院頒布禁令,禁止宗馥莉處理存放在匯豐銀行帳戶中的資產,還要求她披露上述帳戶的最新餘額
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將創業目光投向了深圳。這座與香港一河之隔的創新城,憑藉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完善的產業生態和豐富的政策支持,成為港人北上創業的首選之地。
在時代浪潮的奔湧中,香港這顆璀璨的東方之珠,正悄然奏響一曲法治與創新的雙重樂章。從連結東西方的“超級聯絡人”,到創造新價值的“超級增值人”,香港的角色正經歷深刻進化。法治的鞏固為繁榮奠定了最堅實的根基,而積極的產業政策與深度的區域融合則為其註入了面向未來的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