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大利帕多瓦的田徑場上,一位身高僅 155 公分的銀髮奶奶彎腰準備起跑。
槍響後,92 歲的 Emma Maria Mazzenga 像年輕人一樣衝刺,最終以 51.47 秒刷新女子 90 + 歲組 200 公尺世界紀錄。
更不可思議的是,一個月後她又把紀錄縮短了 1 秒,成為自己唯一的對手。
這位「地表最強阿嬤」不僅震驚田徑界,更讓科學家們驚訝。
研究發現,她股四頭肌的慢縮肌纖維健康程度堪比 20 歲年輕人,負責供能的粒線體功能也同樣年輕,心肺功能甚至達到 50 歲水準。
在義大利帕多瓦的田徑場上,一位身高僅 155 公分的銀髮奶奶彎腰準備起跑。
槍響後,92 歲的 Emma Maria Mazzenga 像年輕人一樣衝刺,最終以 51.47 秒刷新女子 90 + 歲組 200 公尺世界紀錄。
更不可思議的是,一個月後她又把紀錄縮短了 1 秒,成為自己唯一的對手。
這位「地表最強阿嬤」不僅震驚田徑界,更讓科學家們驚訝。
研究發現,她股四頭肌的慢縮肌纖維健康程度堪比 20 歲年輕人,負責供能的粒線體功能也同樣年輕,心肺功能甚至達到 50 歲水準。
人體的肌肉其實是個「時光計量器」。
一般人從 30 歲開始,肌肉就以每年 1%-2% 的速度悄悄流失,到 70 歲時可能流失 25%-40%。
其中負責耐力的慢縮肌纖維會逐漸減少,讓人動一動就疲勞;細胞裡的「能量工廠」粒線體也會老化,導致能量供應不足。就像電池用久了會蓄電不足,老化的肌肉也會讓身體越來越沒力氣。
但 Emma 的肌肉卻像被按下暫停鍵。科學家觀察到,她負責維持耐力的慢縮肌纖維依然強健,粒線體還能高效產生能量,完全不像經歷了九十年歲月的細胞。
馬凱特大學研究員 Marta Colosio 讚嘆:「她雖在老化,但能做到 91 歲的人做不到的事。」
這一切的祕訣,藏在她的生活習慣裡。Emma 每週跑步 2-3 次,休息日一定外出散步,「我從不會一整天待在室內。」
疫情期間,她甚至在 20 公尺長的走廊來回奔跑,或趁半夜溜出門訓練。
「運動是我的救星,」她說,「我不喜歡等待黃昏降臨,我需要行動。」
對想運動的長者,她的建議很簡單:「了解自己的極限,並保持規律。」
這或許正是對抗肌肉老化的關鍵 —— 不用追求極限,卻要堅持動起來。
義大利車迷將菲亞特 Panda 改裝成僅 50 公分寬的「紙片車」,方向盤小如麵碗,駕駛員需將雙臂伸出車外操控。這輛「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奇蹟之作,成為拉力賽上最矚目的焦點,引發全球關注與熱議。
五部義大利老電影,包括《墮落》《邦妮和克萊德在義大利》等。影片主演皆高顏值,劇情涵蓋生活、逃亡等多樣故事,各有獨特風格與魅力,值得收藏觀看。
研究顯示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可降低高血壓風險、提升幸福感,反而不易肥胖;減肥宜早上運動,控血糖選傍晚,傍晚運動還能顯著降低死亡率。
哈瑞寶可樂軟糖被驗出大麻成分,家長及兒童食用後出現頭暈、嘔吐等症狀,涉事批次已緊急召回。專家提醒市民立即停用並退貨,購買食品時務必核對批次資訊,確保飲食安全。
TikTok 博主 Christine Connell 疑因男友放屁感染大腸桿菌引發七年鼻竇炎,事件引發網民熱議。醫學專家指摘傳播途徑極不可能,並揭示醫院環境或免疫力低下才是高危因素。
2025 年日本米價暴漲,4 月較去年同期升 98.4%。政府釋出儲備米因農協壟斷成效差,米農收入微薄難維生,更引發盜米事件,暴露農業政策弊端。
「丼」字由中國古字演變為日本國民美食符號,現今在香港融合創新,成為跨文化飲食代表,同時揭示中日漢字及飲食交流的千年軌跡。
泰國烏隆他尼府一隻拉布拉多與金毛混血犬 Latte,誤將土製炸彈當作玩具叼回家,幸獲軍人主人及時發現。專家提醒養寵家庭須加強物品檢查,避免類似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