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2030 粵港澳大灣區房地產趨勢:土地財政退場,區域分化下的住房供應體系改革方向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粵港澳大灣區的房地產市場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範式轉移。從過去依賴土地財政與高槓桿的擴張模式,逐步轉向以「產業驅動、區域分化、制度創新」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筆者根據當前政策軌跡與市場數據模擬,2026至2030年的大灣區房地產將呈現「L型底部震盪、結構性機會凸顯」的總體特徵,而制度性改革與區域協同將成為破局關鍵。 

市場現狀與結構性轉變

傳統土地財政模式已步入轉型期。全國土地出讓金從2021年峰值8.7萬億元降至2024年的4.9萬億元,標誌著依賴大規模新城開發的舊路徑難以為繼。大灣區亦不例外,但憑藉其獨特的產業基礎與人口吸引力,土地市場呈現「總量收縮、局部活躍」的雙軌態勢。以深圳為例,2025年龍華住宅用地拍賣仍吸引多家房企競標,溢價率達46.6%,而部分非核心城市土地流拍率持續高企。這一現象折射出大灣區土地價值邏輯的轉變:從「規模導向」轉向「效率導向」,政府通過片區開發與閒置土地回收等機制盤活存量,加速土地資源向產業與住房保障傾斜。

 住宅市場的供需關係重塑是未來五年的主線。需求端方面,人口結構變化與住房消費升級形成對沖。一方面,大灣區常住人口增速放緩,但家庭規模小型化與改善型需求支撐中長期市場空間;另一方面,青年購房壓力與居住觀念轉變,促使政策向「夾心層」傾斜。供給端則呈現「以銷定產」新常态,2025年深圳新房供應面積雖顯著下降,但核心區域如前海、福田的去化率依然領先,顯示市場購買力向優質資產集中的明顯趨勢。這種分化在價格層面尤為明顯,核心區房價展現韌性,而外圍區域仍面臨庫存壓力。 

未來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量

政策創新將成為引導市場轉型的核心力量。中央與地方政策已形成「托底+改革」組合拳,短期以「穩樓市」為目標,如降低首付比例、優化稅務負擔;中長期則通過「三大工程」重構住房體系。深圳近期出台的《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單元保障性住房配建規定》即為典範,允許部分人才房轉為商品房,既緩解開發商資金壓力,又強化保障房供給。此外,土地要素改革試點賦予大灣區內地九市更大管理自主權,為跨域土地整合提供制度空間。 

產業升級與人口聚集效應將持續塑造房地產價值格局。大灣區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領先布局,為核心區域寫字樓與住宅需求提供結構性支撐。2024年大灣區經濟增速持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深圳南山區等產業集聚區的寫字樓租賃需求中,科技企業占比持續擴大,預示產業核心區資產的抗跌性將更加突出。這種產業驅動的人口虹吸效應,將成為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的根本保障。

 金融體系重構與風險化解是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當前房企債務重組已取得實質性進展,據專業機構統計,截至2025年已有超過20家頭部出險房企的重組方案取得突破,累計化債規模約1.2萬億元。其中部分案例通過高比例削債與債轉股等創新方式,顯著減輕了企業債務負擔。同時,REITs市場擴容至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領域,為存量資產提供證券化出口。香港REITs市場的快速發展,也為大灣區探索跨境資本循環創造了有利條件。 

未來五年趨勢展望與政策建議

展望2026-2030年,大灣區房地產價格走勢將呈現整體築底、梯度分化的特點。核心城市如深圳、廣州的房價年均波動區間預計收窄,前海、珠江新城等稀缺地段因高净值客群支撐保持穩定;節點城市如東莞、佛山則受益於廣深外溢需求,回升節奏略顯滯後;而部分外圍城市仍需依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來激活市場。這種分化格局要求市場參與者必須具備更精準的區域選擇眼光。 

面對新的市場環境,政策設計需要更加注重公平與效率的平衡。建議構建階梯式住房供應體系,為大灣區青年設置配額保障機制,並推廣分期付款等創新方式,降低首次置業門檻。同時,應深化金融與土地制度聯動改革,探索「跨境REITs通」等創新工具,將大灣區保障性住房、產業園通過香港市場證券化。建立區域協同治理機制也至關重要,通過設立大灣區住房供需監測平台,實現各城市土地供應與住房配額的動態調控,避免結構性過剩與短缺並存。 

大灣區房地產的未來,絕非簡單重複過去的周期波動,而是在制度創新、產業升級與人口變遷中尋找新平衡。「核心資產金融屬性減弱,居住屬性增強」將成為新常態,而真正的機遇蘊藏於兩類空間:一是產業高地與城市樞紐,因其聚集高附加值就業與人口;二是制度創新試驗區,這些區域將通過政策紅利重塑資產價值。筆者認為對於政府、企業與投資者而言,唯有拋棄「普漲幻想」,深入洞察區域分化與政策軌跡,才能在變革中穩健前行。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香港至烏魯木齊新航線:深化大灣區融合與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里程碑
avatar
陳杰
粵港澳大灣區因應中美貿易長期停擺的深化策略與具體行動方案
avatar
陳承宇
系統性立法驅動: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十年的變革性經濟前景
avatar
陳承宇
立法驅動,港澳共贏:構建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avatar
陳承宇
港車北上10.13起免禁區紙!年慳540元 惠及10萬車主 跨境遊更方便
avatar
藍莓小編
建構「專精特新」跨境生態體系的創新路徑
avatar
陳承宇
港深聯動,空天一體:構築大灣區未來產業新高地
avatar
陳承宇
四維協同,立法驅動:論國家級複合戰略下的大灣區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新範式
avatar
陳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