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科研成果跨境協同轉化:優勢賦能與路徑升級研究

avatar

陳湘洳

金融界
會計界
作者:

陳湘洳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本研究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聚焦“香港基礎科研優勢+珠三角產業轉化優勢”的獨特稟賦,系統分析大灣區在科研成果跨境轉化中的核心潛力與協同基礎。報告圍繞“強化要素流動、完善服務支撐、深化規則銜接、培育人才生態”四大方向,提出可落地的升級路徑,旨在進一步激活大灣區創新鏈與產業鏈的協同效能,推動區域從“科創資源集聚”向“產業創新引領”跨越,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實踐參考。

一、引言:稟賦疊加下的協同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憑借“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匯聚了香港多所世界頂尖高校、科研機構的基礎研發實力,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完備的先進制造體系、廣闊的市場空間與靈活的產業生態,形成了“前端研發-中端轉化-後端產業化”的天然協同鏈條。作為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核心承載區,大灣區已在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科研成果與產業基礎,跨境協同轉化的“硬件條件”已基本成型。當前,如何進一步打通協同環節、優化資源配置,將“潛在優勢”轉化為“實際競爭力”,成為大灣區實現科創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本研究旨在立足現有基礎,探索路徑升級方案,助力大灣區釋放更大協同效能。

二、核心基礎: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轉化的獨特優勢與潛力

1. 資源稟賦優勢:科研與產業的精準互補

香港在基礎研究、國際學術交流、科研人才儲備等方面具備全球領先水平,前沿科研成果持續湧現;珠三角則擁有完善的產業鏈配套、規模化生產能力與快速響應的市場機制,能為科研成果提供從“樣品”到“產品”的產業化土壤。這種“研發端+產業端”的精準互補,是大灣區區別於其他科創區域的核心競爭力,為跨境轉化提供了堅實基礎。

2. 政策支撐優勢:協同發展的制度保障

國家及粵港兩地持續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科研資金跨境使用試點、人才簽證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協作等,為創新要素跨境流動提供了政策保障。特別是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戰略部署,進一步推動了兩地在規則銜接、平台共建等方面的探索,為跨境轉化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 市場需求優勢:產業化的內生動力

珠三角龐大的制造業集群與消費市場,對前沿科技成果有著強烈的應用需求,為科研成果提供了直接的“落地場景”;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為成果轉化提供跨境融資、國際市場對接等服務,形成“需求牽引研發、研發支撐產業”的良性循環,為跨境轉化注入持續動力。

4. 協同基礎優勢:前期探索的實踐積累

近年來,粵港兩地已在聯合實驗室建設、科研項目合作、人才互聘等方面開展了大量有益探索,部分領域實現了科研物資快速通關、數據跨境試點等突破,積累了寶貴的協同經驗。這些前期實踐為進一步深化跨境轉化協同,奠定了紮實的實踐基礎。

三、升級路徑:激活協同效能的四大落地方向


1. 強化要素流動:讓資源配置更高效

• 依托現有政策基礎,進一步優化科研物資跨境流通“綠色通道”,推行“備案制+分類監管”模式,提升生物試劑、實驗設備等物資的通關效率,適配科研活動的靈活性需求;

• 擴大科研資金跨境使用試點範圍,簡化財政性科研資金跨境撥付流程,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大灣區跨境科創基金,完善跨境投資退出機制,為成果轉化提供資金保障。

2. 完善服務支撐:讓轉化環節更順暢

• 聚焦重點產業領域,升級現有協同平台功能,共建“跨境共性技術研發平台”與“共享中試基地”,為科研成果提供工程化測試、工藝優化等普惠性服務,補齊產業化中間環節;

• 搭建一體化線上服務樞紐,整合政策咨詢、通關協助、知識產權服務、市場對接等功能,實現跨境轉化全流程“一站式”服務,降低協同成本。

3. 深化規則銜接:讓協同機制更順暢

• 推動建立大灣區科研數據跨境流動“白名單”制度,在重點領域探索技術標準、產品認證互認試點,減少成果轉化中的適配成本,提升協同效率;

• 升級大灣區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系,優化快速審查、確權、維權流程,發展知識產權跨境融資、證券化等創新產品,強化“知產”向“資產”的轉化能力。

4. 培育人才生態:讓創新活力更充沛

• 實施“大灣區科創人才共育計劃”,支持粵港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設立交叉學科項目、共建聯合實驗室,互聘科研人員與產業導師,強化覆合型人才培育;

• 優化跨境人才配套服務,推動社保銜接、稅收優惠、子女入學等“同城化”待遇,打造“宜居宜業”的人才環境,吸引並留住海內外優質科創人才。

四、結論與展望

粵港澳大灣區在科研成果跨境轉化中具備無可比擬的稟賦優勢與政策支撐,前期協同實踐已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通過“要素流動強化、服務支撐完善、規則銜接深化、人才生態培育”的路徑升級,將進一步激活“研發+產業”的協同效能,推動大灣區科研成果跨境轉化從“有基礎”向“高質量”跨越。隨著協同機制的持續完善,大灣區必將充分釋放創新潛力,鞏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地位,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香港至烏魯木齊新航線:深化大灣區融合與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里程碑
avatar
陳杰
粵港澳大灣區因應中美貿易長期停擺的深化策略與具體行動方案
avatar
陳承宇
系統性立法驅動: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十年的變革性經濟前景
avatar
陳承宇
立法驅動,港澳共贏:構建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avatar
陳承宇
港車北上10.13起免禁區紙!年慳540元 惠及10萬車主 跨境遊更方便
avatar
藍莓小編
建構「專精特新」跨境生態體系的創新路徑
avatar
陳承宇
港深聯動,空天一體:構築大灣區未來產業新高地
avatar
陳承宇
四維協同,立法驅動:論國家級複合戰略下的大灣區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新範式
avatar
陳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