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發展建言:以制度創新引領深港融合新篇章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必須突破傳統思維,確立其作為「一國兩制」下規則銜接與跨境深度融合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的戰略定位。這一定位需要通過爭取國家授權,獲得在數據跨境、金融開放、人才流動等關鍵領域的制度試驗權,同時對接CPTPP、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開展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等系統性壓力測試。筆者意為在此基礎上,北部都會區應當強化其雙循環樞紐功能,通過建設離岸貿易中心與跨境供應鏈管理中心,成為聯通國內國際市場的重要戰略節點。

在治理體系方面,需要構建決策、執行、監督一體化的新型治理架構。借鑒新加坡裕廊集團與深圳前海管理局的成功經驗,成立直屬於行政長官的法定機構-北部都會區發展管理局,整合規劃、土地、基建、產業發展等職能,並賦予其獨立預算與人事權。同時設立粵港聯合決策委員會,由港方司局級官員與深圳副市長級官員共同主持,對重大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制與聯合審批通道。此外,推行「管委+平台公司」營運模式,成立北都開發集團負責土地一級開發與基建投融資,並通過發行REITs、專項債券等市場化方式籌集資金。為確保透明度,還需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定期公開項目進度與資金使用情況。

產業發展應當從單點招商轉向集群培育,實施靶向產業生態計劃。重點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新能源科技四大核心產業集群,在河套地區設立跨境醫療數據特區與藥械審批綠色通道,建設算力聯盟與開源平台,開展跨境數字貨幣試點與監管沙盒。通過設立規模500億港元的產業引導基金,以股權投資方式支持初創企業,同時對鏈主企業提供最高30%研發費用補貼與十年期稅收優惠。此外,與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共建中試基地,簡化科研設備跨境通關流程,構建完整的產學研轉化鏈條。

制度創新需要實現從邊際調整到系統性改革的跨越,建設北部都會區專屬制度體系。在數據跨境流動方面實行分級管理,在河套地區試行負面清單與白名單雙軌制,對科研、醫療等低風險數據實行備案制流通。金融領域設立跨境資本流動監測平台,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允許合格企業開展跨境股權投資與境外技術併購。人才引進方面推出集成簽證、稅務、社保等功能的「北都精英卡」,實現深港一卡通行。同時將監管沙盒適用範圍從金融擴展至教育、醫療等服務領域。

資源保障與風險防控需要建立系統性支撐體系。通過首期投入1000億港元啟動資金,發行基礎設施REITs吸引社會資本,目標撬動1:5槓桿效應,構建多元融資體系。實施人才安居計劃,建設10萬套人才公寓並配套國際學校與醫療機構,提供最高15%購房稅率補貼。風險防控方面建立跨境金融風險預警系統,設定資本流動緩衝指標,同時設立數據安全監管平台,對跨境數據流動實行全鏈路審計。還將碳排放強度、綠色建築比例等生態指標納入部門考核體系。

實施路徑應當明確階段性目標,從願景落實到行動。2025至2026年完成《北部都會區發展條例》立法,明確管理局權責與跨境協調機制;2026至2027年成立發展管理局與粵港聯合委員會,啟動首批標誌性項目;2027至2030年實現數據跨境流動常態化,產業基金規模達到500億港元;2030年後建立每三年一次的政策效果評估機制,動態調整制度設計。

北部都會區的成功關鍵在於跳出傳統路徑依賴,以制度創新與跨境協同雙輪驅動。通過立法賦權、機構重構、產業聚焦、資源保障的系統性推進,北部都會區不僅能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更將成為國家新一輪制度型開放的戰略支點。筆者建議以「一年立法、三年成型、五年見效」為實施節奏,盡快推動首批示範項目落地,向國際社會展現香港突破發展瓶頸的決心與能力。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粵港澳大灣區因應中美貿易長期停擺的深化策略與具體行動方案
avatar
陳承宇
築牢國安防線 確保「一國兩制」沿正軌前行
avatar
容海恩
以史為鑑,愛國同心:在民族復興征程中續寫富足新篇
avatar
陳承宇
持續優化及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培養兼具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未來社會棟樑
avatar
郭玲麗
北部都會區可向上海臨港學什麼?制度創新是破局關鍵
avatar
陳承宇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