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樺加沙」正以洶洶來勢逼近香港,天文台已發出相關預警,提醒市民做好防風防水浸的全面準備。據天文台預測,「樺加沙」將對廣東沿岸構成相當程度的威脅,鄰近的深圳和澳門也紛紛呼籲民眾提前儲備至少 3 天的糧食和飲用水。
面對即將到來的強颱風,港人早已「超前部署」,提前數天便展開了糧水搶購行動。百佳、惠康、Aeon 等各大超市成為搶購熱點,蔬菜、麵包、杯麵等食物的貨架被迅速清空。不少網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所見所聞,紛紛感嘆場面之震撼,甚至笑言「呢啲就係叫做打風經濟」。
超強颱風「樺加沙」正以洶洶來勢逼近香港,天文台已發出相關預警,提醒市民做好防風防水浸的全面準備。據天文台預測,「樺加沙」將對廣東沿岸構成相當程度的威脅,鄰近的深圳和澳門也紛紛呼籲民眾提前儲備至少 3 天的糧食和飲用水。
面對即將到來的強颱風,港人早已「超前部署」,提前數天便展開了糧水搶購行動。百佳、惠康、Aeon 等各大超市成為搶購熱點,蔬菜、麵包、杯麵等食物的貨架被迅速清空。不少網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所見所聞,紛紛感嘆場面之震撼,甚至笑言「呢啲就係叫做打風經濟」。
雖然「樺加沙」尚未最接近香港,但從昨日(9 月 21 日)起,不少市民已迫不及待趕往超市搶購糧食和食水。社交平台上大量網民上載的相片顯示,百佳、惠康、Aeon 等超市以及眾多商戶的貨架上,蔬菜、杯麵、麵包等食物被一搶而空。有網民留言感慨道:「唔講以為聽日打風。(星期三先係)」、「嗱…… 呢啲就係叫做打風經濟」、「香港人嘅防風能力真係不可輕視,諗住去買棵菜,點知見到啲貨架有啲慘不忍睹,啲菜仲要好貴……$40,我諗應該買咗 total 半斤」。然而,也有網民持有不同看法,反駁稱:「其實星期一二,大家都要返工,weekend 買定一兩日都正常,有乜咁驚訝?」、「買定差不多啦,你仲未計呢個風有機會做成道路癱瘓,到時連供應物資既輸送鍊都有問題,山竹果時有版你睇啦,呢個風唔可以輕視」。
在九龍城的一間超市門外,排起了一長串的「買餸車陣」。超市內部更是人潮洶湧,其中以工人姐姐居多,她們大多按照僱主的要求「大量入貨」,然後熟練地將購買的餸菜放進門外的「車仔」中,一氣呵成。 超市的蔬菜區域幾乎被清空,一些罐頭及急凍食品的貨架也所剩無幾。超市的員工表示,補貨的速度根本趕不上市民掃貨的速度,直言「上貨都上唔切」。網上同時流傳著多張市民在各區超市及街市瘋狂掃貨的照片,貨架被清空得幾乎一乾二淨,付款處的人龍甚至排到了店外。
有市民無奈地表示:「原本只想買少量食物,結果付款隊伍已排到門口,半小時都未能結帳。」即便超市增派收銀員並開放自助付款機,仍難以應對如此龐大的人流。街市的情況同樣熱鬧非凡,人頭湧湧。多名檔主透露,由於預計翌日停市,乾脆將數日的貨品一次性出售,導致市民們推著購物車大排長龍。有網民幽默地笑言:「最驚唔係買唔到餸,而係返到屋企先發現雪櫃根本唔夠位擺。」
網民們前往街市,再次發現了搶貨潮的蹤跡,有人驚呼:「場面誇張到好似拍災難片。」有網民指出,今日菜價有輕微上升,「基本菜每斤 20 元」。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民分享了超市出現的驚人掃貨場景,有人形容「香港人嘅防風能力真係不可輕視」、「好癲」、「好誇張」。網民們以「慘不忍睹」來形容超市貨架被掃光的情況,綜合各方網民報料,菜架、肉架、麵包、即食麵及樽裝水均成為搶購的重點目標,多區超市的相關貨架幾近清倉。甚至有網民發現,連價格較高的有機菜也被搶購一空,「$27 包有機菜都好多人買」。超市付款處排起了長長的人龍,有網民表示,即便有三位收銀員同時收錢,付款仍需排長隊,連平日快捷的自助付款機前也排起了長龍。有網民感嘆:「諗住去超市買少少食物,點知原來行遲一步,條俾錢隊排到出門口,半小時都應該未到......」也有網民分享了在超市的有趣遭遇:「超市勁多人,見到啲杯面、麵包差唔多俾人清晒。排隊嗰陣後面個伯伯:『而家打風唔係打仗,打仗你班友咪死得。』」
網民們紛紛在社交平台分享照片,直擊各超市的貨物情況。部分菜、肉、即食杯麵、麵包等貨架幾乎被一掃而空,有人形容場面「場面誇張」。不過,也有人強調面對強颱不可掉以輕心,並提醒市民切勿忘記購買某些必要物品以備不時之需。在市民瘋狂掃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有網民發現,一間超市的蔬菜區多個貨架已被完全掃空,但裝青瓜的貨架卻幾乎無人問津,不禁笑言「香港人咁憎食青瓜咩」。也有人質疑自己是否過於淡定,稱「究竟係我自己太淡定 or 香港人太緊張?連水都搶購一空」,但隨即被其他網民提醒,颱風可能導致斷水,「其實有機會斷水斷電,買水都好合理」、「記憶中幾年內有個風係搞到我個區爆咗水喉冇食水」、「可能佢哋驚住村屋驚停水停電呢」、「水先係維生最重要嘅嘢,買多咗又唔會唔著」。
面對即將到來的超強颱風「樺加沙」,香港市民積極防範,搶購潮的背後是大家對自身生活保障的重視。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香港將如何應對「樺加沙」的挑戰,市民們的生活又將受到怎樣的影響,我們將持續關注。
香港的轉型之路需以「制度彈性+創新活力+執行效率」為基石,筆者建議通過三階段協同實現從被動防禦到主動規則制定的跨越。短期以金融穩定與供應鏈替代化解危機,中期以科技自主與區域協同重構競爭力,長期則以人民幣國際化與全球規則參與引領升級。整合「石油人民幣」結算、區塊鏈供應鏈管理及科技沙盒等創新工具,香港不僅能抵禦貿易脫鉤衝擊,更可成為國家「雙循環」戰略下的全球資源轉換器,在國際變局中鞏固不可替代的樞紐地位。
國泰航空於4月28日正式開通香港往返新疆烏魯木齊的定期航班,標誌著香港與內地及中亞地區的空中走廊進一步擴容。此舉不僅是香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關鍵一步,更通過新疆作為「一帶一路」核心樞紐的角色,推動三地經貿、文化及物流的深度融合,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訪問卡塔爾,為香港文旅產業揭開新篇章。此行不僅是外外事活動的突破,更向世界傳遞一個清晰訊息——香港正以開放姿態,擁抱中東穆斯林客源市場,並將文化旅遊視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紐帶。
在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的當下,國際評級機構對香港的一致肯定,猶如穿透陰霾的一縷陽光,照亮了這座城市的經濟前景。
香港 72 歲獨居老婦Helen被冒充「劉德華父女」的騙子以親情騙局騙光積蓄,歷經多次轉帳、典當遺物,最終報警,騙子銷號消失。
極端天氣愈見頻繁,颱風「韋帕」日前襲港,當局因應風力和風勢一度掛起「十號波」,是繼2023年超強颱風「蘇拉」後香港首次再掛十號風球。如斯強勁的颱風過後,香港整體運作迅速回復正常,有賴政府的準備工作和應變部署,以及在極端天氣下緊守崗位的相關人員,他們的貢獻,值得社會「點讚」!
硝煙散盡,晨光初現。歷經14年漫長抗戰,抗日戰爭終於迎來勝利。對香港而言,抗戰勝利象徵著結束日佔時期的黑暗,也喚醒了民族認同與歷史責任。八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回望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不只是緬懷先烈,更是為了警醒未來、凝聚力量,讓抗戰精神在香港薪火相傳。
完成政經評論節目《屈機司庫》第一集錄製,分析了「通脹背景下減息的特朗普算盤」,然後便從香港前往貴州休憩。首站抵達貴陽,參觀與明代大儒王陽明(王守仁)有淵源的甲秀樓,重溫五百多年前中國思想的文明。前後兩日,感受對比強烈:當代西方部分政治領袖的文明素養,真的無法與華夏文明傳統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