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家智慧看特朗普的管治良知 (貴州之行的《大學問》啟思)

avatar

陳鳳翔

金融界
作者:

陳鳳翔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完成政經評論節目《屈機司庫》第一集錄製,分析了「通脹背景下減息的特朗普算盤」,然後便從香港前往貴州休憩。首站抵達貴陽,參觀與明代大儒王陽明(王守仁)有淵源的甲秀樓,重溫五百多年前中國思想的文明。前後兩日,感受對比強烈:當代西方部分政治領袖的文明素養,真的無法與華夏文明傳統相提並論。

參觀與明代大儒王陽明(王守仁)有淵源的甲秀樓,重溫五百多年前中國思想的文明。(圖:陳鳳翔)

一、往貴州:王陽明與儒家心學

乘高鐵,數小時,抵貴陽,觀名樓。在其旁的龍門書院見到王陽明詩作《南庵次韻》二首,品讀詩句,見其修行,體悟自然,「心外無物」。「心學」(即天理法則源於個人内心)便是他從自然觀照汲取而成的儒學。

回溯儒家思想的演進,春秋末年至戰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門生整理成《論語》,奠定儒家思想基礎;再由其門人編撰《禮記》,匯集先秦至秦漢的禮學文獻;南宋期間(約公元1189年),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析出並重新編訂,與《論語》、《孟子》合稱《四書》,成為儒學核心經典;明朝王陽明晚年的《大學問》(約1524年,距今約五百年)以「心學」論述儒家的道德修養。

朱熹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析出並重新編訂,成為儒學核心經典。(圖:陳鳳翔)

二、看歷史:儒學治國禮義誠信

《論語》提出「克己復禮」,通過克制自己言行來恢復「禮」制,實現「仁」的核心價值,這一理念是中華「禮儀之邦」的重要思想淵源。作為儒家倫理實踐的記錄,詳載道德修養、處世智慧的對話,強調透過學「禮」、仁義、以和為貴(中庸)的處世原則與「內省」功夫培育君子人格。及後有孟子、荀子分别以「仁政」、「禮治」豐富治國理論。

《大學》進一步將儒家思想系統化,提出「三綱領」的【明明德(發揚光明德性)、親民、止於至善;與「八條目」的「格物」(探究事物原理)、「致知」(獲得知識)、「誠意」(意念真誠)、「正心」(端正內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構建了從個人道德修養到社會治理的完整邏輯。宋代儒者尤其是朱熹一系(或稱之「理學」),詮釋《大學》時側重「即物窮理」,主張接觸事物而窮究天理,繼而完善道德;而王陽明在《大學問》中,以「心即理」為核心,將「格物致知」重新詮釋為糾正心術「致良知」的內向工夫,認為成聖之道在於返觀本心、擴充內在的良知良能。

需客觀指出,中華傳統文化包含儒、道、法、墨等諸子百家思想。但從儒學發展軌跡,對道德主體性的持續反思與踐行,如「無私欲」、誠意「正心」、「致良知」等理念,始終組成華夏文明精神的重要部分。

王陽明在《大學問》中,以「心即理」為核心,認為成聖之道在於返觀本心、擴充內在的良知良能。(圖:陳鳳翔)
「儒家治國的文明理念」,始終組成華夏文明精神的重要部分。(圖:陳鳳翔)

三、嘆今昔:西方領袖仍「致良知」?

以《大學問》蘊含的思想智慧審視當代文明發展,執筆時所在的貴州,素有「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之說,經濟因此相對落後。在政府扶貧攻堅下,今天社會面貌顯著改善,體現了中華傳統文明中「治國」理念與民生關懷的延續。

反觀當前,西方怪象,民主統帥,埋沒良知:言行不一、不講誠信,道德淪亡、野蠻霸道,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欺壓異己、良知全無。雖然此類現象不能代表西方文明的整體面貌,但無論如何,真正的文明進步,在哪裡都需堅守基本倫理底線 ,以追求人類共同價值、推動社會長遠發展為目標,這或許正是從《大學問》中汲取的、跨越五百年的文明啓示。

 (註:文中所引儒家經典内涵豐富,此文為適配論述僅作簡要闡釋,完整版深意需結合原文細品;也借此感謝老師循循善誘和指引。)

今天社會面貌顯著改善,體現了中華傳統文明中「治國」理念與民生關懷的延續。(圖:陳鳳翔)
特朗普史上最狂利率逼宮,美聯儲失鮑威爾還能撐多久?|美國 GDP 腰斬至 1.3%,經濟三頭馬車要崩了?【屈機司庫 EP01】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中國行動計劃」復燃 FBI搜華裔教授
avatar
藍莓日報
馬斯克暗示5月底離任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
avatar
藍莓日報
特朗普將宣布對等關稅措施 全球經濟恐陷亂局
avatar
藍莓日報
特朗普「地圖砲關稅戰」幹翻環球股市 對等關稅徵中國3成4
avatar
藍莓日報
因應特朗普關稅戰 台灣擬投880億台幣協助產業
avatar
藍莓日報
中國「禮尚往來」反擊「對等關稅」 對由美進口商品加徵3成4關稅
avatar
藍莓日報
關稅戰引發全美50州1400場反政府示威和囤貨潮
avatar
藍莓日報
對等關稅震散環球股市 「黑色星期一」 亞股「熔斷式」暴跌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