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薪火不息:香港承傳抗戰精神

avatar

畢諫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畢諫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硝煙散盡,晨光初現。歷經14年漫長抗戰,抗日戰爭終於迎來勝利。對香港而言,抗戰勝利象徵著結束日佔時期的黑暗,也喚醒了民族認同與歷史責任。八十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回望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不只是緬懷先烈,更是為了警醒未來、凝聚力量,讓抗戰精神在香港薪火相傳。

作為一座南方海港城市,香港雖遠離抗戰主戰場,卻從未置身事外。1941年12月,日軍自北而來,歷經十八日激戰,香港陷落。三年八個月的日佔歲月,是這座城市歷史中最黑暗的一章。

對香港而言,抗戰勝利象徵著結束日佔時期的黑暗,也喚醒了民族認同與歷史責任。(新華社)

然而,在這樣的黑夜中,仍有人選擇站出來,拒絕屈服。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就是這樣的一群無名英雄。他們藏身於新界山林,與敵周旋,傳遞情報,護送文化人與難民。他們或許沒有軍裝與勳章,而且軍備不足,資源有限,但仍然毫不畏縮,奮勇殺敵,全力支援祖國抗日。

這些歷史,或許在課堂上只是一頁翻過的章節,在報紙上只是短短數行的追述,但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成員抗敵的勇氣,早已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是我們站在今天仍能無懼風雨的根基。紀念抗戰勝利,不只是向過去致敬,更是提醒我們:歷史若被遺忘,悲劇可能重演;和平若被視為理所當然,將變得脆弱不堪。

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就是這樣的一群無名英雄。(香港海防博物館)

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在「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致辭時稱,歷史教訓我們,要以史為鑑,珍愛和平、堅持和平,撫今追昔,珍惜先烈以鮮血換來的和平、堅定站在正義的一方。李家超說得沒錯,只有如此,我們才可不負先輩的犧牲,亦只有對和平和國家強盛保持渴望,戰爭的悲劇才會因我輩自強不息而不再重演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政府新聞處)

勝利的意義與歷史的啟示

抗戰勝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轉折。這段歷史,既是中國捍衛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印記,也是一面鏡子和一座燈塔,提醒我們:和平從不是天賜的恩典,而是先烈以鮮血換來的果實;尊嚴不是別人施予的恩惠,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堅守信念與奮鬥的結果。

戰爭的創傷雖已遠去,但和平的價值在當今世界更加珍貴。地緣衝突、單邊主義、軍備競賽仍是對世界的重大威脅,全球和平與發展面臨重重挑戰。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正是對歷史經驗的延續與現代責任的回應,呼籲各國攜手合作,共同守護和平。而香港作為聯繫中外的國際城市,更可發揮獨特的角色和作用,透過文化交流與對話合作,成為中國與世界之間傳遞和平與共融價值的橋樑。

尊嚴不是別人施予的恩惠,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堅守信念與奮鬥的結果。(新華社)

當代香港的責任與使命

抗戰歷史提醒我們:一個國家或地區若失去自立自強的能力,便會容易淪為外力操控的棋子。堅持多邊主義、強化自身實力,是實現長治久安的根本之道。

當下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與國際環境變化的交匯點。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更需弘揚抗戰精神,讓它不會僅停留在歷史記憶中,而是轉化為今日生活中的信念與行動。這種精神,體現在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英雄氣概與堅忍不拔的信念中,是香港面對風雨時的精神支柱。正如李家超在頒授紀念章表彰抗戰英雄的儀式上強調,只有知史愛國,才能薪火相傳;只有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

堅持多邊主義、強化自身實力,是實現長治久安的根本之道。(新華社)

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而抗戰紀念工作是重要部分,透過教育、文化與社區參與等多元方式,讓歷史走進人心。從課堂教學到升旗儀式,從展覽活動到社區走訪,這些努力不僅讓年輕一代了解歷史,更在潛移默化中建立對國家與民族的認同。抗戰精神不再只是過去的記憶,而是一種當下可汲取的力量。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早前在北京出席內地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設立儀式時便提到,抗戰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也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材。愛國教育是細水長流的工作,也是人心的工作,沒有其他比親身感受、民心相通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抗戰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也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材。(新華社)

讓記憶成為前行的力量

抗戰勝利八十年,是歷史的回聲,也是時代的召喚。這段歷史不能被遺忘,更不能被曲解。它承載著先烈的犧牲、民族的奮起與對和平的渴望,是香港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今天的我們而言,紀念抗戰,不只是歷史教育,更是一場價值重申。它提醒我們:唯有不忘初心,堅定信念,才能在風雨中穩步前行;唯有尊重歷史,傳承精神,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現中華民族的尊嚴與力量。

讓我們在抗戰勝利八十周年之際,銘記歷史、珍惜和平,讓抗戰精神在香港代代相傳,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民族復興的不竭動力。歷史或許沉默,但記憶長存。我們不只是見證者,更是傳承者。在記憶的燈火中,我們將看見前行的方向。

對今天的我們而言,紀念抗戰,不只是歷史教育,更是一場價值重申。(新華社)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香港應對中美貿易脫鉤的系統性戰略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至烏魯木齊新航線:深化大灣區融合與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里程碑
avatar
陳杰
香港文旅新視野:擁抱中東市場的獨特魅力
avatar
陳杰
香港經濟風雨中穩健前行,國際評級背書與國家後盾共築信心
avatar
陳杰
「劉德華父女」熱情認親,背後竟是驚人騙局?
avatar
藍莓卷
颱風「韋帕」襲港記:迅速恢復城市運轉背後的「超前部署」密碼
avatar
畢諫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