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的秘密:為何總是吃幾口就飽?

avatar

藍莓卷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卷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自助餐向來是大眾聚餐的熱門選擇,琳琅滿目的菜品擺滿長桌,從海鮮到甜點應有盡有,總讓人覺得「一定能吃回本」。

但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體驗:出門前特意餓了半天,到了餐廳卻沒吃幾口就飽了?

其實,這背後藏著商家的「小心機」,而非你的食量不夠。

看似隨心所欲的自助餐,其實處處是學問。

自助餐的秘密:為何總是吃幾口就飽?(示意圖來源:pixabay)

首先是燈光的「視覺騙術」:幾乎所有自助餐廳都不會用刺眼的白光,反而偏好暖黃色或多色混搭的燈光。暖光不僅能讓食物看起來更誘人,還會悄悄加快人的進食速度;而絢麗的光影則會給大腦傳遞「已經吃了很多」的錯覺,即便胃裡還有空間,視覺飽腹感已先一步到來。

其次是味道的「潛規則」。

仔細品嘗會發現,自助餐的熟食往往比家常菜偏鹹或偏油。

這是因為重口味會刺激食慾,讓人一開始吃得更歡,但很快就會覺得口渴。

此時,餐廳裡隨處可見的碳酸飲料就成了「助攻」—— 氣泡在胃裡膨脹,瞬間撐起飽腹感,不知不覺就吃不下了。

食材的挑選更是商家的「絕活」。

那些擺在最顯眼位置的精緻糕點、炸物,看似美味,實則是「飽腹陷阱」,麵粉和油脂會快速佔據胃容量。

至於高價的海鮮、牛排,要麼限量供應,要麼被放在餐廳最深處,來回取餐幾次後,很多人就會因為懶惰或不好意思而放棄。

就連就餐環境也暗藏玄機:桌椅擺放緊密、背景音樂節奏急促,甚至規定 2 小時的用餐時限,這些都會給人帶來潛在的壓力。在緊張的氛圍下,人們容易狼吞虎嚥,反而更快產生飽感。 

說起自助餐的由來,最早可追溯至 18 世紀的瑞典。

當時歐洲貴族舉行宴會時,為了讓賓客自由取用食物,便將餐點集中擺放,這就是「自助餐」的雛形。

後來這種形式傳入美國,逐漸演化為大眾化的用餐模式,並隨著全球化浪潮風靡各地。

想在自助餐吃得「划算」,其實有幾個小技巧:吃之前 3 小時別進食,讓肚子處於空腹狀態;可以先吃點葡萄、奇異果等酸甜水果開胃;愛吃海鮮的話,建議吃到五分飽再動筷,避免膩味;調蘸料時少放麻醬,否則濃稠的熱量會讓你提前「繳械投降」。

不過最後還要提醒,自助餐的樂趣在於品嚐多樣美食,而非盲目追求「吃回本」。

暴飲暴食不僅傷胃,還會辜負食物的美味。放鬆心情,慢慢享受,才是自助餐的正確打開方式。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緊急召回】哈瑞寶可樂軟糖驗出大麻!家長必看:如何識別受污染批次?
avatar
藍莓卷
七年鼻竇炎元凶竟是男友臭屁?醫生拆解「史上最離奇感染」真相!
avatar
藍莓卷
日本米價瘋漲民眾直呼食唔起,誰偷了日本人的大米?
avatar
藍莓卷
解密!「丼」字由中國古字變日本國民美食嘅前世今生
avatar
藍莓卷
「波」變炸彈!9 歲混血犬險釀慘劇 養寵家庭須知 5 大防範要點
avatar
藍莓卷
從教師到「霍亨索倫親王」:德國男子騙倒英王查爾斯?
avatar
藍莓卷
「老煙槍」竟是 4 歲孩童!泰國社會福利漏洞暴露,網民:生而不養天理難容
avatar
藍莓卷
西班牙機場「殭屍軍團」現象:旅遊熱潮下的社會隱憂
avatar
藍莓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