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稀土」
據路透社10月23日獨家報道,中方出台最新稀土出口新規後,美國坐立難安,開始頻繁放口風。多名知情人士透露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一項損招,限制軟件驅動產品對華出口,涵蓋產品從筆記本電腦到噴氣發動機,作為對中方稀土政策的回應。但這些人士同時指出,該計劃可能最後不予實施,只是用來對華施壓。有美國分析人士提醒稱,此類軟件管制實施起來極為困難,並會對美國工業造成反噬。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0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白宮會晤,並簽署了一項關鍵礦產協議。當天,特朗普對記者表示,「再過一年,我們將擁有如此多的關鍵礦產和稀土,你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綜合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等媒體報道,中國決定自11月8日起對部分人造鑽石實施出口管制。人造鑽石不僅用於首飾或培育鑽石產業,更是高精密製造與半導體工業不可或缺的材料。台灣在半導體、光電與精密加工領域對超硬材料的依賴度極高。中國大陸的人造鑽石微粉、砂輪、線鋸等產品,長期為台灣研磨拋光耗材市場的主要供應來源之一,中國大陸的出口限制將對台灣芯片產業造成嚴重影響。這些限制措施可能是回應美國一直以來對中國出口芯片及製造設備實施的各項禁令。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估計,從2020年至2023年中國向美國供應了77%的人造鑽石粉末,而美國99%的鑽石消費用於製造芯片所需的人造鑽石。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周三在華盛頓就經濟政策舉行記者會,兩人主動談及和中國最近的貿易爭端升級並就此回答提問。貝森特將中國反擊美國對中國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實施的稀土管制說成是「中國在單挑世界。」
美國財長貝森特指責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訪美時言論煽動性且不尊重人,中方稱李成鋼強調中美應相互尊重。
綜合外媒報道,美國從2018年以來一直意圖透過限制出口,來阻撓中國大陸獲取半導體以及晶片製造的相關工具。而中國也持續加強對於科技產業、汽車工業以及國防工業來說至關重要的稀土礦產的出口管制力道。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如今再度浮上檯面,市場正密切關注,最終究竟會由哪一方會成為這次爭端的贏家。
中美貿易戰走到了新的階段。這一次,中國不再是被動挨打的一方,而是從「資源」與「航運節點」兩個戰略要害,向美國發出精準反擊;而特朗普則搬出波音這張牌,企圖以零組件斷供來施壓。故此可預見這一回合的中美攻防,牽動的就不只是關稅與貿易額的對決,而是全球供應鏈的主導權之爭,同時也很遺憾地揭開了未來沒有贏家的結構性重組的序幕。
中美貿易摩擦升溫,10 月 14 日起雙方向對方船舶收港口費。中方還制裁韓華海洋美國子公司,回應美對中造船業 301 調查,美擬 11 月對華加徵 100% 關稅。
美方針對中方稀土出口管制宣布加徵100% 關稅,中方回應稱此舉是「雙重標準」,表示不願打但也不怕打關稅戰,將堅決維護自身權益。
彭博社10月11日發表的評論文章指出,中方對部分鋰電池及相關材料實施的出口限制將於下月生效,鑒於中國在電池行業的主導地位,以及美國對電池儲能需求的激增,此舉可能對美國企業產生重大影響。中國本週一系列貿易反擊措施,給了白宮震撼一擊。在收緊稀土出口管制之餘中方對高端鋰離子電池的出口管控,被視作打擊美國單邊霸凌的又一張王牌。
美國對中國海事等領域採取限制措施,中國將於 10 月 14 日起對涉美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以維護公平競爭環境,這是對美方單邊主義行為的「正當防衛」。
特朗普 10 月 10 日在社交平台發文,以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為由,稱無理由在 APEC 峰會期間會見習近平,並威脅大幅提高中國商品關稅。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10月9日,商務部、海關總署連續發佈四則公告,宣佈對超硬材料相關物項、部分稀土設備和原輔料相關物項、部分中重稀土相關物項、鋰電池和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據《金融時報》報導,10月3日,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Asim Munir)的顧問已與美國官員接洽,提出一項大膽的計劃,由美國投資者在世界最敏感的地區將海濱漁村帕斯尼(Pasni)建造一處新的阿拉伯海港口,開發為巴基斯坦關鍵礦產的運輸樞紐,美國在南亞獲得一處關鍵立足點,該港口距離北京投資的瓜達爾港70英里,距離伊朗100英里。 此舉源於穆尼爾與巴基斯坦總理謝赫巴茲‧謝里夫(Shehbaz Sharif)於9月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的會晤。在那次會晤中,謝里夫尋求美國企業在農業、科技、採礦和能源領域的投資。但是巴基斯坦一名高級軍官週六予以否認,他表示,穆尼爾「沒有任何官方顧問身份」,帕斯尼港口的構想是在與美國企業的「私下討論中浮現出來的」,並未「通過官方渠道提交」,目前「仍是一個有待適當考慮的商業構想」。
在「國際海床管理局」(ISA)談判僵持不下之際,美國4月宣布,將加速商業開採專屬經濟區及國際水域的海底資源。美國並非「國際海床管理局」的正式成員,也尚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是許多關鍵礦物和大多數稀土的主要供應國,而美國正尋求降低對這亞洲經濟大國的依賴,而深海採礦迅速成為華府實現這目標的途徑之一。
《南華早報》9月25日評論稱,中國在稀土等領域的全球主導地位,成了美國長期絮叨的「心病」。美國政府正越來越多地在自己引以為傲的「自由市場」中揮舞政府有形之手,「從收購英特爾股份到尋求入股美洲鋰業(Lithium Americas),特朗普政府正借鑒中國的產業政策。」這種策略一度長期以來與中國聯系在一起。
據路透社9月23日獨家消息,七國集團(G7)和歐盟已黔驢技窮,現在正在籌劃設定稀土價格下限以促進其生產,同時對部分中國出口稀土徵稅關稅和所謂碳稅。
綜合外電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25日在白宮,會晤來訪的韓國總統李在明時,表示中國必須向美國提供磁鐵,否則「就得對他們徵收200%的關稅或類似懲罰」。分析認為,這項關鍵礦產或成為美中貿易爭端的下一個爆發點,美國汽車業或因此面臨更嚴峻挑戰。
「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澳大利亞前總理、現任澳大利亞駐美國大使陸克文在西方政壇中,最了解中國、最懂中文的領導人,「沒有之一」。但其赴任美國之後卻態度大轉變,投名狀美國,不斷獻計對付中國。據《日經亞洲》報道,當地時間8月20日,陸克文參加了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一場活動期間表示,潛艇和隱形戰鬥機等先進軍事裝備嚴重依賴稀土元素,並宣稱澳大利亞和美國致力於減少對中國關鍵礦產的依賴。
印度和澳大利亞正在談判,探索在2022年啟動的關鍵礦產投資夥伴關系的基礎上,建立合資企業,這些合資企業不僅涵蓋採購,還涵蓋對汽車、電子和國防領域至關重要的稀土元素的協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