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磁鐵是軍事技術、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等多個領域不可或缺的材料,例如一架美國F-35戰鬥機需要超過400公斤的稀土材料。近年來,美國政府認為,在稀土領域依賴外國供應將構成「國家安全風險」,不斷增加對稀土產業的投資。
《金融時報》稱,自2020年以來,美國國防部已投入超過4.3億美元用於建立本土的稀土供應鏈,包括在美國對稀土進行分離和提煉,並制造稀土磁鐵等產品。今年4月,美國內政部長道格·伯格姆表示,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對關鍵礦產公司進行直接投資。
不過,礦業資深人士、前莫利礦業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史密斯(Mark Smith)上個月接受美國彭博社採訪時表示,西方國家需要數年時間才可能發展出一定的稀土加工能力,「我們需要在岸建立所需的設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總部位於上海的咨詢公司TidalWave高級合夥人、前上海美國商會副會長江凱明(Cameron Johnson)預計,美國等一些國家的稀土供應多元化戰略面臨時間、成本和人力資本等眾多挑戰,「光是所需時間就至少要10到20年,成本則至少數以萬億美元計,而且人才要從哪里來?誰懂得如何加工這些材料?誰了解提純工藝?如何達到高純度?這些人才在大多數國家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