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民主」
美國政府停擺進入第 33 天逼近最長紀錄,SNAP 資金 11 月 1 日中斷致 4200 萬人陷飢餓。兩黨因 ACA 補貼僵持,特朗普提「核選項」遭黨內反對,參議院投票成破局關鍵。
前總統奧巴馬於兩州競選集會批特朗普政府「無法無天」,諷其關稅混亂、斥資建舞廳,力挺民主黨候選人,民調顯示后者暫領先。
近日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告別議案」的取消,引發社會對議事程序與民主實質的熱烈討論。這一事件的核心矛盾,在於「程序合法性」與「民主正當性」之間的內在張力。當議事規則賦予主席裁量權的同時,集體意志的表達應如何得到尊重,成為值得深思的課題。
這兩天的日本政壇,風雲突變。原本被視為「板上釘釘」的新首相人選、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其前路突生變數。最新跡象顯示,日本下一任首相有可能並非高市,而是野心同樣不小的日本國民民主黨黨首玉木雄一郎。
2025 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馬查多,以表彰其團結反對派推動民主。馬查多稱獎項屬人民,並感謝特朗普支持,她曾遭拘留仍堅持抗爭。
2025 年 10 月 10 日,諾貝爾和平獎揭曉,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瑪麗亞·科里娜·馬查多獲獎,美國總統特朗普雖曾被看好,但最終落選。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路透社等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派兵」上癮了,現在緊盯美國位於伊利諾伊州的第三大城市芝加哥。「把芝加哥市長布蘭登·約翰遜和伊利諾伊州州長JB·普里茨克都抓起來!」當地時間10月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指責兩位民主黨官員未能保護在芝加哥行動的移民官員。約翰遜和普里茨克均未被指控任何犯罪不當行為,但顯然,因為堅決反對特朗普向各大城市部署國民警衛隊的行為,二人已成為特朗普的「眼中釘」。
香港立法會選舉制度的完善,是落實「一國兩制」、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關鍵環節。經過近年來的制度完善,立法會已初步擺脫過往的泛政治化漩渦,議事效率顯著提升,這是值得肯定的進步。然而,通過筆者與各界人士的交流和對立法會運作的觀察,我深切體會到,要真正實現符合香港實際的中國式民主,建立一個兼具效率、包容性與活力的治理平台,我們仍需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更為系統與深入的優化。
上個月,伊珠麗(JulieEadeh)來港赴任美國駐港總領事。提到這名字,可能一般市民都會感覺陌生,但如果知道她曾與「黑暴」核心人物過從甚密,相信大家都會想起她在香港的「過去」。2019年,當「修例風波」愈演愈烈之時,伊珠麗就在金鐘與黃之鋒、羅冠聰密會,當時她是美領館政治部主管。
2025年8月,美國政治脆弱的平衡被打破。共和黨憑藉聯邦眾議院僅7席的微弱優勢(219席對民主黨212席),引爆一場史無前例的「傑利蠑螈軍備競賽」。
百萬 YouTuber 鐘明軒因分享中國大陸旅行體驗遭綠營網軍攻擊,被貼「統戰」標籤致退訂慘跌。他忍辱一年推出新作,宣布再赴貴州雲舍村,強調「純樸才是中華文化底氣」,反擊酸民「講實話不等於洗腦」。